2024年,区人社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把党纪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凝心聚力为群众办实事,锚定稳就业、保民生、强人才、治欠薪、防风险、促稳定等各项既定奋斗目标,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一、2024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深入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全区新增城镇就业625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79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5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30个,在岗1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1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71名,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263.71万元。促进居民就近充分就业。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全覆盖,13个社区达到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标准,平台累计访问量173万人次,注册企业1561家、在招岗位数1092个、居民登记2.6万人、成功就业3886人。杜集区入选省2023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工作先进地区激励名单,获得省级财政奖补100万元。持续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246场次,其中线下招聘会129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900余人。帮助企业招录产业技术工人76名、普工350名,为企业解决招才、用工等问题40个。2024年3月,开通“杜集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招才用工信息58条,群众阅读量达3.3万次。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举办“周六创业课”、创业培训班、政策宣讲会等创新创业活动77场,为163名创业者推荐创业担保贷款4538万元。路特威智能机械公司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创业安徽大赛淮北赛区中荣获一等奖,我区荣获“优秀组织奖”。稳步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累计对70户城镇样本户194名常住人口走访帮扶就业180余次,对30名辅调员开展培训5场次,对85名记账员开展全覆盖记账培训6场次。2024年度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151元,增速4.5%,位居全市第一。
(二)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分别参保4.4万人、2.9万人、1.6万人、7.7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916人,累计参保3.9万人,其中享受待遇2.1万人。有效提升社会保障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水平753.67元,月人均养老金达193.71元,同比增长18.6%。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1.2亿元。资助特殊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764人,代缴参保费用231.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3万人次,救助金额1088.11万元。优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积极社保经办服务管理水平,办理社保业务3万件。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业务事项11大项64小项,实现“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腿”,服务群众1万人次,落实“退休一件事一次办”227件,网办事项均实现当日办结。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对30家医药机构自查自纠追回违规医保基金6.26万元;完成四批国家反欺诈数据线索稽核及举一反三核查,追扣违规医保基金7.19万元;开展影像领域自查自纠追缴违规医保基金0.69万元,对辖区154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
(三)扎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突出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办结信访交办事项14件,处置网络平台舆情24件,办理根治欠薪线索小程序316件、12345热线967件,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70份、整改指令书33份。为绿地、时代天境等180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946万余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坚持欠薪风险隐患日报告,编发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报224期。开展日常巡察企业64余家次,督促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800余份,更新区内农民工信息11192人次。切实提升调解仲裁效能。劳动仲裁共立案258件,涉及金额389余万元。全区141家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培养专职调解员8名、兼职调解员21名。执法服务暖心有力。严格实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为全区3个新建项目释放现金流562万余元(含1个免交项目)。“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显成效,帮助投诉群众发布求职简历32份。
(四)有效促进人才事业发展。稳步壮大专技人才队伍。完成67名专业技术人员转正定级工作,做好142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0名,安置定向培养乡村教师36名。积极主动争取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自主招聘,2自主开展招聘17人上岗,为全市唯一开展自主招考县区,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有效地补充了人员力量。推荐34名活跃在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参与2024年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200人次。大力推进技工强区建设。开设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班45个,培训2152人次。其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357人次,就业技能培训1585人次,徽菜师傅培训21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61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74人。积极开展校企人才合作。在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理工学院相继举办2024年淮北市杜集区“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67人。合众机械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后1名。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举措。坚持人才优先,实现一件事“一网通办”,持续落实各类人才补贴政策。2024年,审核通过就业补贴、生活补贴等人才补贴183人次、补贴金额86.51万元。
二、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人才引进培养有难度。除合众机械等实力较强企业外,辖区内大部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招引需求较小、吸引力不足,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难度大、成效不明显。同时,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作用发挥小,企业和员工积极性不高,完成率落后于其他县区。
(二)维护劳动者权益机制不够健全。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难度大,“恶意讨薪”事件较多,容易造成信访隐患,工程建设领域和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签订劳动合同率低、流动性过大,给执法维权造成一定困难。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扎实抓好就业创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任务。持续推进“三公里”就业圈提质增效,力争“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数量达到城市社区的70%。不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资源,强化培训服务,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支持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二)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加大失业保险、新注册设立企业参保扩面推进力度,确保“双招双引”新增注册登记企业中缴纳社保企业占比达5%以上。积极引导群众持续参保缴费,完成全年参保各项目标任务。强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理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强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全省通办”工作,促进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三)聚力做好人才工作。加强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容量大的企业政策支持,顶格落实并直补快办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人才政策。加强与淮北理工学院、重点企业对接,推动淮北理工学院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企业建立自主评价机构。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力争完成技能人才认定300人以上。积极赴徐州、芜湖等地全力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四)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抓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等制度落实,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见成效。提升劳动仲裁案件办理质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促进仲裁员、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开展仲裁员服务企业、劳动维权+就业帮扶等多元化解工作,确保完成电子合同签订5000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