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我校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53号)的有关要求,根据山学发[2015]50号文件精神,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二、具体目标
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依法、健康和有序发展。
三、实施范围
石台实验学校在校全体学生。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校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王立冬
副组长:张峰 任小雷 何灿 胡建华
组员:各班班主任 各级体育教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是促进青少年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运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对于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依法、健康和有序发展。
2、明确责任,努力实现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的全面覆盖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构建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全面覆盖。
3、学校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
学校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为参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家长或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督促供应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安装,建立体育器材采购台帐并交付学校。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和预防职能
1.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教务、后勤、学生管理、等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职责,加强督促,落实要求。制度和预案应主动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认真检查和梳理学校存在的体育运动风险点,制订防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常见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主要有:
①器材设施及场地风险(缓冲保护、铅球、上下台阶、石子石块、泥泞湿滑、急弯窄道、尖锐转角等)。
②运动过程风险(极端天气、过量运动、异质学生、高空跃落、拥挤推搡、激烈碰撞、报复伤害、滚翻踢踏、、楼宇共振等)。
③运动会与比赛风险(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宿安全、过量运动、打架斗殴、看台或临时建筑垮塌等)。
④体育课教学风险(非运动服装、钥匙饰件、证章吊牌、手表小刀、极端天气、异质学生、器材的正确使用以及自制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测试等)。
3. 加强安全管理、随时巡查和定期维护。
所有体育器材设施使用完毕后应该回归原位的必须回归原保存位置,不得随意堆放,以免造成踩踏等安全事故。对有安全风险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对需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应在使用结束后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设置安全提示;对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安全风险评估合格后使用。
4.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籍档案管理。
新生入学,应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每年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随学生转学而转接。健康档案涉及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因病或残疾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并依据其申请暂缓或免于体质健康测试,体育中考成绩计算办法按各市、州相关政策执行。
5.加强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风险防控管理。
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现场急救点和医务人员,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时,应当书面告知并征得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并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三)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保护和教育作用
体育教师应当始终强化安全意识,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充分估计潜在的运动风险,认真检查体育器材及场地,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把运动安全作为教学、活动及训练成功与否的底线,并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自我保护和救护方法。
(四)充分发挥运动参与者的主动防控作用
坚持不懈地对全体师生及家长(监护人)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强化体育安全意识,熟悉风险防控措施,掌握正确运动技巧,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减少体育运动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转移体育运动风险。
(五)、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淮北市杜集区关于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了确保我校学生在体育课期间的运动安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制定出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组织机制
1 、组织领导
组 长: 王立冬
副组长:张峰 任小雷 何灿 胡建华
组 员:各班班主任 各班体育教师
2 、人员分工
报警:体育课授课教师
调查报告:分管体育领导、班主任
协调:体育课授课教师、其他负债人
护送伤者:班主任、卫生教师
二、具体要求
1、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体育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这类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掌握患有心源性、脑源性等疾病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运动安全。
2、学校组织学生召开《加强体育课运动安全》的会议,使学生们了解运动安全知识、运动安全技巧,明确安全运动的重要性,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运动的尺度进行适当运动。以防止因为体育课中的剧烈运动而产生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3、规范体育课教学,体育老师在备课时,应针对每堂课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1)课前对上课所要用的器材、场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2)上课时,体育教师向学生宣布课堂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对于学生进行常规检查(服装、鞋子、身体状况等),体育老师在开展运动前应该把不良体质所产生的恶性后果主动告知学生,学生也应主动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有效预防突发性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运动量的项目,绝不能“一视同仁”;建议身体欠佳者见习或小运动量练习与活动,确保运动安全。
(4)体育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老师应向学生们讲解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学地做准备活动,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积极预防运动伤害的出现。
(5)特别强调有器械上课内容的安全问题,如跳箱、实心球、垫上运动、等项目,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学生恐惧心理的调节,教育学生们做动作时要胆大心细,特别注意自我保护及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注意力集中,安全第一。
4、高温时段学生的体育课应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5、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份,并将其送往医务室救治并了解具体情况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6、 体育课上,老师应时时观察学生的运动状况,如在课上一旦有运动性伤害事故发生,教师们要沉着冷静,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如果不能进行处理,要马上与医院联系(电话120),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受伤的学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石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