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推送“望”民情,精心为企解“顽疾”
把脉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模式,立足人才就业需求,主动到企业上门“问诊”,积极“寻病根”“治未病”。开展援企服务走访活动20余次,收集用工需求20余个,推动就业技术人员、产业人才20余人、普工350余人。依托“杜集区人民政府发布”“杜集就业”等政务新媒体公开求职招聘、失业保险等就业信息350余条,关注人数达1.6万,扎实开展杜集区“招才引智高校行”,提供辖区就业岗位830个。
积极搭建就业桥梁。依托招聘会、人力资源供需见面会等活动,为企业与求职者“铺路搭桥”。深入报道“稳就业”“保就业”各类新闻170余篇,举办“周六就业课”7期、就业培训班21个、政策宣讲会5场。举办“春风行动”和2+N招聘会180场,新增就业见习基地20家,提供见习岗位400个,安置见习人员200人。
二、畅通渠道“闻”民声,精细服务除“病根”
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大对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查明“病因”,在区人民政府网站开通区长信箱和部门信箱,在线回复群众关于就业政策、招工信息等诉求130余件,区政府领导参加政风行风热线20余次,积极解答企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用工和就业问题。
织密就业服务网格。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格,引进知名5A级人力资源公司成立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引导辖区内登记的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通过“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发布求职需求,通过系统自动向其推送就业岗位,实现一对一就业帮扶。今年以来,精准推送就业岗位7500余个,推动就业2200余人。
三、政策解读“问”民需,精确匹配开“良方”
深化政策解读方式。组建40人的专业化政策解读员队伍,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等开展点对点答疑释惑近82次,积极回应企业、群众在招工求职方面的“痛点”“难点”。邀请政策制定人、明白人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以数字化、图片、动图、动画、动漫等多种方式将政策文件生动呈现,依托政务新媒体发布政策图解11条,媒体解读13条,专家解读8条。
提升政策解读质效。在区政务公开网发布“社区快聘”小程序信息,目前小程序注册2.6万人,累计访问167万人次,服务企业1500次,发布招聘岗位数1.5万个,精准对接成功就业3700余人。依托区政务公开网优化“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目前1486家企业利用“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发布用工岗位5400余个,杜集区入选省人社厅2023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工作激励建议名单。
四、多措并举“切”民忧,精准帮扶见“疗效”
优化就业政务服务。开展政务公开专区“延时服务”,每周六上午8:00-11:30可通过预约方式,为办事群众办理失业登记等政务服务事项,做到主动服务“不打烊”。采集区镇村三级政府部门电子印章1010枚,实现身份证、社保卡等证照电子化应用118项,办理各类业务3.1万件。落实各类毕业生来淮就业补贴政策,发放生活补贴、就业补贴等人才补贴66万元。
推动就业政策落地。宣传“留淮红包”惠民政策,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手册等100余份,发放补贴资金8万余元,推动29家80名人员春节期间留淮。强化一次性创业补贴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政策上门、政策找人”,为160名创业者推荐创业担保贷款4755万元。委托培训学校举办焊工、保健按摩师等专业就业技能培训班25个,培训1143人,持续提升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