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回应关切 > 主动回应
号: 003087762/202408-00034 信息分类: 主动回应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24-08-19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称: 【双招双引】【访谈实录】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做法及成效
号: 词:

【双招双引】【访谈实录】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做法及成效

来源:淮北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8-19 18:06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主持人





2023年,我市以“顶格战法”打出新攻势,在招商引资质量上攻坚突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依然强调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来抓,请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今年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做法。

葛思保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强化“招商为发展”意识,持续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提升招商质效。今年以来,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重点,深化产业招商。围绕“五群十链”,聚焦“四大产业”,瞄准省内外央企国企、外企和知名民企,集中精力引进标志性、引领性头部企业。聚焦汽车“首位产业”,加大力度招引先进锂电池、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特种车辆等项目。充分发挥12个产业招商团作用,加强重点产业研究,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产业发展报告,精准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二是创新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加密对接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上海市安徽商会等重点商协会,在更大范围内邀请更多企业家走进淮北。依托各类商会开展“徽商回归”系列活动,打造“投资淮北行”品牌。积极推行“链主”招商模式,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提质扩面招商顾问团队,持续扩大淮北招商“朋友圈”。深化“以投带引”基金招商模式,招引一批“小而美、大而强”的项目,以最大化的资本流动带动产业流入。


三是建强队伍,提升招商能力。组建市级招商项目研判专班,采取“招商主体填报-专班研判推送-载体全力跟进”模式,加强重点信息的“一口径”收集、“一条龙”研判和“一体化”推动,严把项目筛选、研判和推送关口。优化调整驻外分中心驻点区域和人员配备,着力打造招商“先锋队”和培育人才的“优平台”。加强招商培训和指导,提高驻外联络处和驻外分中心专业能力。积极推动县区、开发园区打造专家型研判、高水平洽谈和高效率推进“三支队伍”,实现专业招商水平再提升。


四是完善机制,形成招商合力。实施重点信息提级跟进机制,重大项目及时提请市领导高位推动。推行项目专班工作制,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重大项目从市级层面随时、灵活组建“多部门推进专班”,保障要素,高效服务。健全“红黄绿”三灯预警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投促部门推动“录入平台”、发改部门及时“亮灯预警”、工信部门督促加快推进、统计部门指导纳统入库的压茬式推进局面,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纳统、早见效。

主持人


刚才葛主任介绍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做法,我想这些做法肯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请您再介绍上半年工作的成效。

葛思保


半年任务超额完成。聚焦“时间过半,任务超前”目标,抓调度提进度,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7个,完成全年任务66.8%,超过上半年序时进度16.8个百分点。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8个,完成目标任务67.5%,超过上半年序时进度17.5个百分点。


招商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推进“招大引强”,累计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42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30%以上。全市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中制造业项目103个,占比81.1%;亿元以上开工项目中制造业项目88个,占比81.5%。累计签约“四大产业”项目77个,占比超过60%,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向主导产业和制造业聚焦。


专业招商成效初显。组建市级研判专班,建立“捕捉-研判-推送-反馈”闭环机制,提升推送项目质量。调整优化驻外分中心,深化对驻地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研究,累计拜访企业588家、邀请来淮105家;部分县区派出驻点小分队,深耕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地区。12个产业招商团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捕捉有效线索100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个。

主持人


我市基金招商成效如何?

葛思保


今年以来,我市基金招商成效明显,强化以股权投资招引重点项目,推动市级产业基金投资1.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0亿元。加强与善达基金、桉树资本等市场化基金合作,引荐产业项目50余个,其中高端机床、精智汽车零部件、跃科电机等12个项目签约落地。

主持人


我市利用省外资金工作情况?

葛思保


我市利用省外资金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全市入库亿元以上省外在建项目126个,到位资金153.47亿元,到资增速与2023年同期相比有较大提升,达到8.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主持人


听了葛主任关于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介绍,可以看出招商质效都有了明显提升。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葛思保


上半年,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前的目标任务,但是还是存在招大引强仍然不够好、产业招商成效不够优、专业招商水平不够高、项目落地建设不够快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聚焦规范招商行为,优化政策体系。认真学习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近期下发的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有关文件,推动相关部门结合我市新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梳理形成我市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系列政策,推动精准科学招商。


二是聚焦打造产业生态,深化链式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关键环节,着力在有限的承载空间内打造产业特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变招商引资的“硬政策”为产业环境的“硬实力”。推动各载体单位、产业招商团成员单位加强细分产业领域研究,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注重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小而美”“小儿精”“小而强”项目,打造“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三是聚焦撬动重大项目,发挥国资力量。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坚持有限聚焦、久久为功,发挥国有平台对产业导入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金,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在招引延链补链、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发挥好股权投资杠杆作用,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四是聚焦推动经济发展,强化提质增效。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力争上半年签约项目年内90%以上开工、开工项目年内90%以上纳统。推动各开发园区立足经济发展主阵地定位,持续提升招引项目质量,全年引进制造业项目不低于80%,提升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图片

网友提问

煎饺

招商引资企业享受子女照顾入学的相关条件有什么?

葛思保

入学条件:

一、在淮固定资产投资一亿元以上的外商投资者本人。二、随迁子女及父母为外地户籍。三、高中阶段需在本地参加中考。


1.义务教育阶段:在淮固定资产投资一亿元以上的外商投资者随迁子女(外地户籍),出具证明材料,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可不受学区限制。
2.高中教育阶段:在淮固定资产投资一亿元以上的外商投资者随迁子女(外地户籍),出具证明材料,根据其中考分数,酌情照顾入学。已经取得本地户籍和住房的根据房产、户口“免试、就近、划片”入学,企业聘用人员不享受该政策。


准备材料:

1.书面申请(经县区或淮北高新区、新型煤化工基地管委会分管领导签字、盖章);2.营业执照复印件(报送时携带原件);3.申请人出资证明;4.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办理流程:

七月下旬各载体单位向市投资促进中心报送客商子女入学相关材料,市投资促进中心审核后统一报送至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在八月上旬集中上会研究,研究通过后在市教育局官网公示,公示结束后市教育局通知申请人办理入学手续。

吴发骏

想投资一个规模在33个左右150亩储能电站,想咨询当地能源方面政策。

葛思保

目前,淮北市储能电站独立用地的需要入电网侧,指标审批需要报到省里审批,市发改部门可协助对接。


按照国家要求,逐步推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时不区分发用电市场主体地位。在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期间,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可自愿选择交易品种参与交易,并根据实际成交和调用情况获得相应激励费用。其中,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深度调峰调用时,同等条件下储能电站优先级高于燃煤火电机组。


优化新型储能项目调用结算方式。在独立新型储能市场化机制建立前,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按照电网调度指令进行充放电,放电电量上网价格为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充电电量按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的60%进行结算。在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独立新型储能项目(不含新能源配建改造和新能源租赁容量的独立储能电站)按照电网调度指令安排调用充放电,不结算充电费用,放电上网电量价格为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期间电网安排新型储能全容量充放电调用次数原则上不低于120次或放电时长不低于240小时。


支持新型储能项目发挥顶峰作用。根据我省电网供需平衡需要,与电力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不含新能源配建改造和新能源租赁容量的独立储能电站),在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依据其上网放电量享受最高0.2元/千瓦时支持。

玖玖

近年来,我市招引了哪些重大项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葛思保

近年来,我市坚持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引进了中国最大的一次性手套供应商英科医疗公司在淮建设的全球最大医疗级羧基丁腈胶乳生产线项目、国内规模最大的钎焊用铝合金复合板带箔生产企业银邦金属复合材料公司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锂电池头部企业国轩高科在淮建设锂电池托盘和PACK模组生产基地项目、生产能力居全国前三的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电池箔项目等......一批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淮北,有效填补了产业空白,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120亿元,上半年全市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7%,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