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2401-00004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4-01-12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4-01-12
称: 杜集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12 14:42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4112日在杜集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史庆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杜集夯实基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踔厉奋发、砥砺前行,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8%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投资、促消费,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

重点项目大力推进。18个省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市首个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先进光伏项目中清智慧光伏产业园落地开工。46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伊特纳新能源创造全区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纳统新速度。中拓机械、财发铝业、博汇世通等项目加快建设。青年路建成通车,淮宿蚌城际铁路有序推进。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17.1亿元,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奋力拼抢。深化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聘请招商顾问12名。积极探索基金招商,与上海善达共同成立产业基金公司。华企铝业、华蜀轨道等项目成功落地,三晟新材料、永信光电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1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沪苏浙地区投资到位资金总量69.1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消费市场强力复苏。希尔顿欢朋开业运营。吾悦海上海步行街、奥莱龙溪屯街等夜间经济人气旺盛。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发放政府消费券100余万元,新增限上商贸单位21家。电商经济快速发展,淮北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疆湖文化传媒、星驰直播基地,新增年网销额1000万元以上农村电商企业2家。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工业、强平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主导产业有力支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深入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增量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冠军企业1家、“三首”产品4个。1家企业完成股改、4家企业实现新四板挂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4%,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技术改造稳步实施,22个技改项目顺利完成。全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数字赋能有效发挥。中小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全面推开,27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运用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1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矿机“私有云助力煤机装备制造升级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实现全市该领域零的突破。

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成效显著,成立平台公司,投资8.47亿元代建标准化厂房13.3,为中清光伏、金派克新能源、雨佳木业等项目提供基金、供应链融资2.8亿元。制定《杜集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试行方案》。全面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园区瘦身强体、聚焦主业。设立一站式为企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完成管委会与经信局合署办公,服务企业更加高效。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改革、激活力,增强了市场主体信心

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市场主体2200余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87亩、闲置土地540亩,盘活低效工业企业用地1430亩,出让“标准地”10宗。“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进,109家规上企业完成亩均效益评价,其中A19家、D4家,用电、用水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依法依规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持续深化,更新校干后备库208人。二轮土地延包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全面开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400余万元,增长11.6%

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常态化开展走访包保企业及现场集中办公活动,走访企业2000余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政策宣讲会230余场,办结企业诉求445件。市场主体第三方评价满意率达99%以上,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速杜办”“惠企政策包等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载10余次。上线运行“免申即享”平台,为企业兑现资金402万元。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全区各项贷款余额81.6亿元,发放“园区贷”“商会贷”等新型贷款5500万元,新增政银担业务535户、5.78亿元。

扩大对外开放多管齐下。高水平建设综合物流枢纽,淮北零碳智慧物流园铁路集装箱开通运营。组织企业参加“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帮助5家企业免费办理出口信用保险,2家企业成功申报“安徽出口品牌”。新增外资企业1家。全区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增长4.3%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创新、聚资源,强化了科技赋能质效

科创平台加快搭建。紫朔环境建成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林光钻探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捷矿山、安徽矿机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工作实现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16家。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全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85亿元,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元。成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新增有效发明专利53件、高价值专利20件。华智药业获批药品生产许可,合众机械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招才引智加大力度。制定加强人才工作具体举措,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5名,新增高技能人才600余人,评选“创业安徽之星”2名。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6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43场,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杜就业创业。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融合、提品质,加快了城乡发展步伐

融徐发展谱写新篇章。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等重大政策机遇,徐淮共建合作事项加快推进,全市首个片区建设政策性文件《淮北市段园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实施。设立段园新型功能区发展服务中心。徐淮产业合作园一期完成土地征收,同徐州经济开发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立合资运营公司。万茂产业园一期16栋厂房交付使用,入驻长三角地区企业9家,签约面积达2.6。淮徐快速通道、兴国路、袁庄路、袁马路建成通车,全市首条省际公交线路——淮北至徐州909路开通运营。萧徐快速通道、汉西西路、供水服务一体化等项目扎实推进,与徐州铜山区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城镇建设展现新气象。加快推进皖北全面振兴,“两个加快”赛马指标连续两个季度位居皖北17个区前列。科学编制3个镇级总体规划。高岳矿山集组团发展更富活力,金融大厦投入使用,科创中心汇聚人气,春月美庐、清风明月等在售商品房陆续竣工交付。朔石一体加快发展,众创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全面建成。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持续提升,更新城市管网12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80个、绿地220亩、口袋公园2个。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7800余户。住宅物业管理专项行动成效良好,双龙雅舍小区获评全省2023年“美好家园”小区。

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增耕地514亩,恢复耕地2049亩,石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深入开展,选派科技特派员50人,小麦、玉米机收水平达98%以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生态农场,打造3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高岳、石台乡村振兴产业园全面竣工。投资3.2亿元的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悦享客签约落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4.2%。建成省级美丽乡村6个,梧桐村成功申报全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229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档升级,建设“四好农村路”31.4公里,完成改厕1468户,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称号。

生态保护收获新成效。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道路扬尘管控,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0%。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闸河治理、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加快实施,河道水质稳定达标,获生态补偿150万元。林长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新造林700亩。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再获国家三年政策支持,完成生态修复2430余亩。朔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名单。全力抓好“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114项,完成率92%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实事、暖民心,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保障更加全面。全区民生支出15.9亿元,增长2.5%,占总支出91.7%10项暖民心行动提质扩面,群众满意度、知晓率位居全市第一。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杜集行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000余人。扎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60个。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5200余人。

公益事业更加繁荣。杜集区第一实验学校如期开学,入驻师生2000余人。完成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新增学前公办学位450个、托位320个,“配餐+延时+校车”综合配套服务扩面深化。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顺利启用。打造城市阅读空间4个。成功举办第八届段园葡萄采摘节、迎中秋庆国庆文艺展演、长三角马拉松邀请赛等活动。朔西湖、百莲百荷、双楼花海等乡村休闲游备受青睐。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深入实施,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面落实,获评“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推进,完成保交楼1588套。法治信访新格局逐步形成,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果显著,段园零距离调解工作室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常态化扫黑除恶“打早除小”扎实推进,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效明显,电信诈骗案件下降21.4%。公安机关工作交流“擂台赛”连续5个月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迈出新步伐,外事、民族宗教、慈善、保密、档案等工作实现新发展,工会、妇儿、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效能、改作风,树立了良好政府形象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开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活动,切实当好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机制,目标绩效考核位居全市第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府院、府检联动机制,扎实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积极开展“八五”普法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59件,办复率、满意率达100%。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认真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打造“忠专实”“勤正廉”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点点星火,汇聚成炬。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煤炭资源枯竭、房地产市场低迷、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全区上下一路迎接挑战、一路承压前行,始终做到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稳住了大盘、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动能,为老工矿区华丽蝶变注入了新动力。实践一再证明: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只要我们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就一定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杜集工作、推动杜集发展,最坚强的保证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坚强领导,最根本的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深刻感受到,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凝结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杜集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杜集的驻区单位、部队官兵、高校院所,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部分经济指标不及预期;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基础设施仍有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风险防控、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仍有短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干部担当意识、斗争本领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强,攻坚克难、争先进位氛围还不浓厚。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举措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杜集积厚成势、蓄力前行的奋进之年。

各位代表!长三角一体化、皖北全面振兴是我们发展最大的红利,融入徐州都市圈是我们发展最好的机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我们发展最强的动能,项目建设“快节奏”“加速度”是我们发展最优的品牌。政策红利、地理区位、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四大要素”持续发力,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底气和实力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耀!

面对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拼经济、上项目、抓发展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强烈共识,特别是面对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作为“追兵”,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必须时刻牢记“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最好的地方就是脚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实干”,把区委确定的“十项重点工程”作为总抓手,拿出更多实招硬招,着力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推动杜集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皖北全面振兴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市委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战略目标,全力以赴融入长三角、壮大新动能、争创新优势、保持好势头,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走出新时代美好杜集高质量发展新路。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树立“破”的勇气、提高“立”的质效,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聚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壮大实体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底气

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我们将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做优产业、做强工业,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以数字赋能、高端引领做强传统产业,以前瞻布局、多点抢滩发展未来产业。发挥金派克新能源、中清光伏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打通锂电池、储能电池、光伏组件等上下游产销网络,抢占产业制高点、塑造发展新动能。全力保障雨佳木业、永信光电、三晟新材料等企业达产入规,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全力做好合众机械、紫朔环境、华智药业等优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确保金岩高岭土在北交所挂牌上市。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推动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快现代服务业锻长补短。积极促进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升级,全力建设淮北零碳智慧物流园,加快打造吾悦新能源汽车城市展厅。着力推动养老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延伸,大力发展朔西湖康养产业。深入实施外贸进出口倍增行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引导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RCEP 等新兴市场。持续巩固培育外贸出口“新三样”,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全面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加快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大力实施开发区重塑工程,全面落实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业攻坚行动,完成主导产业调整,支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持续做大工业总量、做强企业质量。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科学划分管委会和平台公司职能,着力提高平台公司资质。加快整合内设机构,实施“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升级完善为企服务中心,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新模式。加快推进都市产业园、天汇污水处理厂、引地表水工程等项目,不断完善水电气暖污、道路交通、集中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聚力激活内生动力,做大高质量发展底数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将千方百计抓项目、强招商、促消费,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锚定有效投资这个最大内需,加快推进博汇世通、理工学院二期等24个在建项目,全力保障中清、伊特纳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紧盯华蜀轨道、华企铝业等3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确保能快则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大储备项目转化力度,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专项债,撬动更多社会有效投资。加快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基础设施工程,着力推进岱河、闸河治理以及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等项目;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积极推进S238改建提升,扎实做好青年东路、杨河南路、开创路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六纵五横”现代公路网。

充分发挥招商“龙头”作用。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对标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完善产业招商路线图,推进主导产业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持续加强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完善外出招商报备制度和考评机制。强化招商“一盘棋”理念,健全区级招商项目信息库。加强招引项目前期调查及研判,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持续加强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新业态,力争全年培育限上商贸单位15家。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完善东湖商圈夜间消费集聚区功能。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等平台经济,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落实中央、省、市房地产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聚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固高质量发展底盘

   改革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着力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改革,实现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健全重大项目代办帮办制度,继续扩大“跨省通办”事项。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标准地”改革,强化工业用地源头管控,提高新增工业用地强度和效益准入标准。依法依规盘活工业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探索建立不罚轻罚清单,常态化开展走访帮扶企业活动,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制定重大涉企政策机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更好发挥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功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着力提升科创能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金岩煤系高岭土精铸砂粉、瑞德磁电软磁、蓝蓝科技数控机床转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做强做优,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吸纳更多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力争全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着力打造人才高地。用好区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举措,加大引进高精尖人才,在大学生来杜就业创业、就医、旅游等方面给予更多激励。鼓励企业申报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实训见习基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支持淮北理工学院工科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公寓等配套工程,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商业服务设施,推进“产学城”融合发展,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

(四)聚力区域协调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蕴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充分发挥段园融入长三角“桥头堡”优势,大力实施段园新型功能区跨越工程,推动段园“飞地”经济腾飞。全面落实《淮北市段园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化与徐州经济开发区战略合作机制,实现软件上等高对接、硬件上顺畅连接、产业上主动承接。加快建设徐淮合作共建产业园、万茂产业园,全力争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持续用好徐淮结对合作帮扶政策,力争在项目引进、人才交流、医疗卫生、教育文旅等领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积极实施“特许经营+联合开发”模式,探索“社会投资人+EPC”。加快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供水一体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产业园孵化器等重点项目,确保萧徐快速通道、汉西西路、张庄路等省际互联互通道路建成通车。

全面加强新型城镇建设。认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确保批得下、用得了、管得好。统筹推进以东湖、科创中心为核心的高岳、矿山集组团发展。高标准启动智创中心片区建设。用好独立工矿区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与淮矿集团合作,大力盘活闲置低效工矿地,助推老工矿区焕发新生机。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加快实施光明公园人防工程及易涝片区治理工程,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个,不断加强智慧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推进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做好“土特产”和“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支持东山口子产业园发展,深入推进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升级工程,培育壮大悦享客、高策农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加快建设段园乡村振兴畜产品综合深加工项目。推进二轮土地延包全覆盖,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三变”改革创新行动,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把梧桐村打造成全省和美乡村建设“样板村”。

(五)聚力践行绿色低碳,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杜集。

深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切实提升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断面水质。扎实做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如期交账销号。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抓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着力抓好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加快解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突出问题。全力做好朔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验收工作。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新濉河流域岱河水生态修复项目。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加快实施“五大森林行动”。

深入落实节能降碳增效。健全碳达峰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着力推进水泥、建材等重点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比例达30%以上。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全民节能意识。

(六)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

为民服务是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常态化组织“2+N”特色招聘活动,充分利用“三公里”就业圈,促进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灵活就业有关补贴政策,力争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

突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办好区第一实验学校,加快建设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谋划建设绿地21城实验学校二期。实施区属高中改扩建工程。着力推进与树人中学合作办学。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根铸魂工程和校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验收工作。

突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深入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体系和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优化门诊统筹保障政策精准落地。加快建设“大专科、小综合”人民医院,加强与高水平医疗资源合作共建。

突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15分钟阅读圈”,加快建设城市书房。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建设百莲百荷体育公园。着力推进龙脊天路(杜集段)建设,积极发展梧桐谷乡村民宿旅游,全力争创南山4A级旅游景区。大力宣传段园葡萄采摘节和长寿南山品牌,积极申报朔西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探索杜集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我们将继续紧盯省、市两级民生实事,统筹安排资金、分解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七)聚力抓好安全稳定,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

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将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杜集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持续抓好城镇燃气、道路交通、自建房、消防等重点安全领域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严格落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措施,加快创建质量强区,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成果。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加快推动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处置。统筹抓好民族宗教、网络安全等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强化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完善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用好“积分制”,推动“五治”融合、“五社”联动,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一定牢记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干实绩不负时代、造福人民。

坚守政治担当,增强忠诚履职能力。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用“跳一跳摘桃子”的劲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坚守法治担当,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政府系统学法述法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抓好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公信力。

坚守实干担当,增强高效落实能力。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大力推行问题导向清单管理、专班推进高效协同、争先创优赛马比拼等新方法、新机制,激励干部走出“舒适区”、步入“新赛道”,营造充满激情干事业、富有理性做决策、保持韧劲破难题的浓厚氛围。持续抓好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诉求办理,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诉求有回应、办事有效率、服务有温度。

坚守清廉担当,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评价,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行业和领域,强化全过程监管和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

各位代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心态、永不懈怠的状态、一往无前的姿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杜集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1、电商经济:指具有电子商务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包括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相关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相关互联网设备制造等四个部分。

2、“三首”产品:指实现重大突破、拥有自主产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产品。

3、股改:指将公司形式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并完成变更登记的行为。

4、新四板挂牌:指中小企业在不具备上市、新三板挂牌条件的前提下,在省一级的股权交易市场进行挂牌展示、交易、融资的情况。

5、数字化诊断:指由政府购买服务,遴选优秀服务商入企诊断,通过专业机构的服务,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转型中的不足,提出“一企一策”个性化解决方案和顶层规划。

6、工业互联网: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7、商事制度改革:指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

8、“标准地”:指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二轮土地延包:指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政策。

10、外贸“新三样”: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11、“两清零”:指规上制造业企业中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的清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清零。

12、“两个加快”: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

13、“1+1+N”:指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交办的问题、安徽省级层面发现的问题、自我排查整改的问题。

14、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指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5、“五大”要求:指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

16、“六破六立”:指破除“自满、守旧、封闭、官本位、畏难、短期”六个陈旧观念,树立“进取、创新、开放、服务、奋斗、实干”六个先进意识。

17、“四下基层”: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18、“忠专实”“勤正廉”:指对党忠诚、专业专注、求真务实,勤勉尽责、弘扬正气、廉洁奉公。

19、“十项重点工程”:指段园新型功能区跨越工程、开发区重塑工程、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工程、烂尾项目化解工程、理工学院配套工程、智创中心片区建设工程、道路畅通工程、高岳农业示范园升级工程、梧桐和美乡村建设工程、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工程。

20、“三地一区”: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21、“七个强省”:指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22、“五宜”幸福城市:指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幸福城市。

23、新型储能: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

24、RCEP: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多边协定,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于20201115日由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

25、“六纵五横”:指东山路、龙山路、杨河路、龙昌路、梧桐路、东外环和开创路、北外环、青年路、开渠路、淮海东路。

26、新质生产力: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27、营商环境体验官:指按程序选聘的人员围绕工作职责,对营商环境进行全流程接触、全过程体验、全方位评价。体验官的重点观察体验工作对象为涉及为企服务各流程、各环节、各领域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企业和工作人员。

28、“社会投资人+EPC”:指项目承接主体(通常为EPC总承包方)与项目业主共同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承接主体协助下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取得EPC工程,进行项目运营管理,并获得投资收益。

29、EPC: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这个承包的过程被称为EPC项目。

30、“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31、“五大森林”行动:指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

32、碳市场交易:指碳排放权交易形成的市场,是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是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33、2+N”特色招聘:2”是指“周三就业招聘”和“周六人才对接”两大主题招聘活动;“N”是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N项特色招聘活动。

34、“三管三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35、“五治”融合: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为一体。

36、“五社”联动: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的联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