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规划计划落实
号: 003087762/202002-00046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落实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20-02-06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0-02-06
称: 杜集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情况
号: 词:

杜集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情况

来源:杜集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0-02-06 11:24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区第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主要预期目标除地区生产总值外均达到和超过序时进度。

(一)目标完成情况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产值119.3亿元,增长0.1%,低于目标任务6.4个百分点,若剔除去产能、背基数因素,实际增长6.3%;财政总收入完成12.1亿元,增长58.5%,高于目标任务39.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高于目标任务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高于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高于目标任务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高于目标任务0.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上级目标考核任务。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面积4.5万亩,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施工监理招投标。午季粮食总产量8.7万吨,增长2.8%。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家,家庭农场21家,三品一标产品5个。获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区。

工业经济“难中有进”。“难”是在我区主动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和关停污染项目的情况下,32家企业退出规模企业库(占全区规模企业数量的19.5%),由于去年基数较大,下拉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24.1个百分点。但从工业用电量来看,全年用电同比增长4%,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进”是经济结构逐步向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1%,高于工业产值增速29.6个百分点;全年实施技术改造11项,共计总投资7亿余元,安徽矿机、科雷伯格、中芬矿机、中矿电子、扬帆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通过上马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植入新模式,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打开了国内外市场;新增国家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5家,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1项,两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高端制造、精品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进一步显现。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投资20亿元的新城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投资3.5亿元的矿山集千万加新型农贸超市建成营业。持续推进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巩固提升和示范建设,建成1个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区级物流配送中心和4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不断壮大电商主体,洪光网络等36家电商企业入驻智慧电商产业园营业;恋恋轩花卉、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地方特色电商企业营收不断增加。

(三)着力推进开放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发展第一要事理念,全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质量提升年”活动,大力推动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全年新开工中冶淮海、华智药业、绿地文旅小镇等项目26个,新签约淮北理工学院、淮海都市产业园等项目38个。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建立重大项目分级调度机制,完善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年初安排重点项目90个,年计划投资88.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03.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16.8%,超年度计划16.8个百分点,千万加大市场、东岳雅苑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运营,绿地文旅小镇、龙溪商业、华智药业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华源电气二期、科创大厦等8个项目备案转化。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成功举办第六届段园葡萄采摘节,组织6家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帮助企业申报兑现省市出口奖励、开拓国际市场补贴资金82.66万元。新增出口企业3家,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36万美元,同比增长9%。

(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增添新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信息互认、多证合一”模式,有效解决了“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企业办照实现“足不出户、一键敲定”。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表填报、数据对接、并行办结”,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实施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便利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44户,新增个体户1688户。

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和“三变”改革。经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成立市场主体等阶段性工作,全面完成我区41个村的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了村级治理结构,推动了村级良性和谐发展。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准备迎接省级验收。

推行园区体制改革。采取“管委会+公司”架构,设立了党群工作部、招商部、经济运行部、规划建设部、社会事务部、安全环保部。理顺运作模式,整合优化开发区空间范围,将孙庄、罗里村等五村纳入开发区代管。创新运行模式,通过竞聘、选聘充实人员力量、激发工作活力。建立“薪酬+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绩效工作制和年薪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教师“无校籍管理”“区管校聘”改革工作,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障碍,完成校内竞(直)聘1974人,跨校竞聘123人,跨学段竞聘41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区公办幼儿园配备专业教师和保教员180人,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安保人员119人。拟定校长职级制改革试行方案。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托管)新模式,与无锡格瑞教育及绿地集团签订三方共建绿地文旅小镇实验学校协议,拟打造以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为支撑、以高端软硬件设施条件并存的改革创新示范学校。

(五)着力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发展竞争优势

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杜集区实施方案》《杜集区全域城镇化发展规划(2019-2025年)》《杜集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年)》编制,启动《朔西湖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朔西湖湖区景观规划设计》《段园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村庄布点规划编制。

重点片区加快建设。以朔西湖为核心的科创新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环湖步道主路基本建成、展示馆投入使用,顺利完成全国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现场观摩,杨河北路、湖西路、区人民医院北迁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开发区智慧港完成选址,淮北理工学院、朔西湖梧桐小镇成功签约。以高岳、矿山集为核心的南部次中心势头强劲,大型商贸综合体吾悦广场、矿山集智慧菜市场盛大开业,计划投资10.4亿元的恒大御景湾进行内部装修,市客运北站、全民建设活动中心已竣工,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

一体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93.5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6公里的养护提升工程。获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完成改厕5115户,占任务的102%;双楼村和葛塘村被评为美丽乡村重点村、南山村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建朔里镇徐楼、石台镇梧南、段园镇祁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六)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生态城市新颜值

实施森林增绿增效工程。以推进林长制工作为抓手,以创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新增造林1706亩,多目标经营绿化3000亩,栽植各类苗木160万余株,森林抚育5000亩,森林长廊2公里,义务植树80万株,四旁植树75万株,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完成东山治理区、段园祁村治理区和石台梧桐村浙安治理区环境治理任务。

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21个年度大气污染项目整治,其中物料堆场24个,餐饮油烟整治15个,燃煤锅炉整治完成1个,建筑工地完成6个。截至11月底,我区环境空气PM 2.5平均浓度为50.8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2%,PM10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0天,全年秸秆禁烧再次时间“零火点”,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积极打好碧水攻坚战。建立地表水断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实现排污企业建设、生产和关闭全过程管理。建设污水管网项目14个,管网长度13公里,截流井8个,大三格化粪池加湿地5座。分季度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到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段园镇解放河、两姜河的污染治理。

扎实推进净土修复战。与各镇(街道)及重点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固废重点企业和其他敏感区域进行拉网式大排查;按照“控源头、奖举报、查输运、堵落地、严打击、重问责”的全过程管理思路。  

(七)着力深化民生共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持续强化扶贫开发能力。安排扶贫专项资金878万元,继续实施6项脱贫工程。全区建设扶贫产业化温室大棚6栋,建设标准化厂房3处。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儿童“两免一补”全部资助到位,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为 1966名贫困户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低保兜底贫困人口1167人次,实施危房改造14户,303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获得小额贷款分红。依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建立常态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应纳尽纳、返贫即入”,杜绝漏评错评现象。加强对边缘户的管理和救助帮扶工作,落实救助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防止边缘户陷入贫困。

千方百计稳定劳动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通过招聘会、开发公益性等多渠道拓展就业机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00余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3.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提升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全区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累计参保人数分别为3.1万、0.95万、1.57万、0.99万、1.01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已达3.28万人。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缴费,年底全区累计参加基本医保17.21万人,较去年增长1800人。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2.62万人次、1106.36万元,城市低保5.249万人次、2227.81万元,发放农村特困供养资金累计219.84万元,保障人数235人,临时救助241人,救助资金64.35万元。

(八)着力增加社会供给,实现社会事业大发展

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完成矿山集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坡里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小区配建幼儿园1所。双龙实验小学、坡里中学和区实验初级中学改扩建室外工程投入使用。学前毛入园率92.14%,4所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3所民办园被评为市级优秀民办园。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8.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统招一中22人,省示范高中达线率43.36%,在三区中稳居第一。树人高中一本达线率74.95%,本科达线率96.87%,高居全市第二。

医疗卫生实现新保障。全面取消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资、运转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偿、运转经费补偿等补偿政策。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与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徐州矿山医院等组建以协同服务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文化体育事业实现新提升。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并开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主体工程、杜集区文化旅游体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完工,区图书馆搬迁完成,新建3个全民健身苑、1个社区健身俱乐部,4个社会足球场正在全力推进。廉政大戏《碧水青莲》安徽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

风险防控得到全面加强。严格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全年有效化解到期隐性债务45亿元。我区一般债务率为 45.8%,专项债务率52.4%,均低于100%的警戒线,风险完全可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做好信访、调解对接协同,建立司法信访联动调解机制,石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公共安全大整治等行动,社会风险总体可控。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工业持续下滑等严峻形势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四个”转变,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求突破,高质量抓项目,大力度促转型,多举措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这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积累了经验,蓄积了后劲。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性指标数据(地区生产总值)持续走低,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加大,工业投资低位运行,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