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中长期发展规划
号: 003087762/202204-00039 信息分类: 中长期发展规划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23-03-13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3-13
称: 杜集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号: 词:

杜集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来源: 杜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03-13 10:38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杜集区广大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目标

以“乡村振兴,健康杜集”为主题,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更加普及,不断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6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过92%。城区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推广“运动处方”,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每年免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800人以上。体育社会组织总量达到10个,会员人数达到10000人。开展体育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全区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3.5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协助办好安徽省第六届全民运动会,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区三级联赛、中小学运动会,设置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比赛项目,带动全民健身普及发展,扩大体育人口。(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马拉松、游泳、骑行、户外、健身气功、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合理利用现有足球场等发展足球运动,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健身气功、腰鼓、空竹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三)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创新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如高岳的广场舞、矿山集的健身气功,石台的瑜伽,朔里的鼓舞,加快形成“一地多品,一镇一品”的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四)加大健身气功推广力度。进一步规范健身气功站点管理,在杜集区太极拳协会、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淮北分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健身气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培训,开展杜集区健身气功培训,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加强健身气功站点管理,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社会团体依法运行的健身气功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健身气功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五)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加强各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体育)站建设,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成立区老年体育协会,完善体育服务功能。大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站点、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指导站等,逐步实现基层健身站点网络化,每个晨晚练点配备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推行挂牌服务制度,公示站点负责人、健身指导员、健身项目等信息。(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杜集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会化运营机制、建设南山体育公园项目、做好朔西湖和梧桐谷的体育配套,统筹用好各项财政资金,各乡镇全部建有公共体育设施,完成乡镇“三个一”建设工程,促进杜集区“五个一”工程建设。100%村(社区)建有公共体育设施,80%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升级换代,100%以上村(社区)建有室内体育活动室;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其中90%以上建有“两个一”,即:1个乒乓球室,1条10件以上的健身路径。完善各类基层体育设施,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财政局、区农水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七)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和体育锻炼达标测试,建立居民体质档案,出具运动处方,通过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卫健委、各镇(街道)、开发区)

(八)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提高在一线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三、保障措施

(九)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开展。区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例会制度,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社会组织主要做好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十)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区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充分利用好中央、省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和捐赠。(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十一)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创建的测评体系中并增加权重,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内容加以落实。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检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文明办、区卫健委、区数据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十二)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完善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范围,有效调动城乡基层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鼓励增加健身消费。(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市场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十三)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全民健身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体育社会组织带头人、健身榜样等为核心的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体系,建立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机制。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文化、卫生、医疗等相关部门的人才培训相衔接,促进各类人才培养的渠道畅通。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建立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人才互通共享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工作。(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委、区医保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十四)落实体育安全和各类保障措施。加大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安全监管力度,制定安全指引,健全风险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游泳、滑雪、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维护智慧体育平台系统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卫健委、区应急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