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2301-00013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1-19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1-19
称: 杜集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19 10:28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3117日在杜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史庆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美好杜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0%

一年的拼搏和奋斗,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抓项目、强支撑,经济大盘稳中向好

项目投资持续扩大。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抓开工、促在建、保投产。全区14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相山水泥年产260万吨绿色智能示范线、绿厦智建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万茂智能制造产业园、中拓机械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建立总投资350亿元的滚动计划库。投融资渠道大力拓展,争取专项债券5.93亿元、中央补助资金6200万元,中长期贷款项目入库10个。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完善招商引资专班运行机制,主动对接苏锡常,强化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润铝业列入全省重大项目库。金派克新能源基地落户杜集,投资112亿元的中清新能源项目即将开工,分别实现全区50亿元、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全年十大新兴产业项目签约40个、开工36个、投产31个,招大引强取得显著成绩。

载体功能有效增强。深化开发区创新管理,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开发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快速推进。高质量完成“1+2+N”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规划,兴国路、袁马路、袁庄路即将通车。创新产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建成投入使用,紫朔环保、瑞德磁电等8家招商企业入驻。完成土地征收4297亩,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24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54.7亩,有效缓解了园区招商项目用地压力。

(二)坚定不移抓转型、稳增长,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一产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拥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家庭农场24家,新增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策农业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创新平台。

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不断做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金岩高岭土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芬矿机高效浓缩机完成省级新产品认定。中冶淮海装配式建筑荣获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富林环保、龙太电气获评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家。我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三产锻长补短加快实施。吾悦海上海步行街、龙溪奥莱广场等商圈点亮夜间经济;朔西湖、百莲百荷等文旅景点聚人气、添活力。淮矿大榭能源、淮海龙邦货运平台等10余家商贸单位相继落户杜集,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40家,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三)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创新,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重点改革迈向深入。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市场信心稳步回升,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3300家。539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光华矿山机械项目实现土地出让后1日内核发三张许可证、一张产权证,为项目建设按下快捷键。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新增标准地供地6宗,大力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24家企业被评为A类。聚焦为企优环境,大力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120余件,提振了企业信心,增强了市场预期。

科技资源加速转化。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发展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落地生根,中芬矿机、紫朔环保等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研发合作平台,登记科技成果75个,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2450万元。52家企业入库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平台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人才贷”“科技贷”“园区贷为企业融资3868万元,省级淮北矿山机电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矿山机电众创空间在孵企业37家,为在孵企业申请知识产权9件、吸纳就业600余人。合众机械、天汇农投分别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级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安徽矿机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企业。

(四)坚定不移抓环境、提内涵,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建管做精做细。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合理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和3个片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S101淮徐快速通道基本建成通车。徐州段园萧县轨交S4号线纳入全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项目。淮宿蚌城际铁路(杜集段)、青年东路开工建设。开渠中路、北外环道路提升改造完成。投资425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5个。新增停车泊位948个,建设充电桩136组,覆盖19个小区。

乡村振兴有力有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新增耕地521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小田变大田”2268亩。三变改革入库项目47个,投入资金7590万元。党建引领信用村深入推进,授信6.04亿元,用信3.25亿元。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识别监测户68181人。龙岱河及支流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完成118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提质改造四好农村路”36.7公里,新增7个省市级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向好向优。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0%,连续九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治理采煤沉陷区1732亩。新增绿化面积728亩。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用地实现零污染,朔西湖市场化运作模式受到自然资源部及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肯定。省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完成整改。 

(五)坚定不移抓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日益美好

社会保障更加温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2.57亿元完成20项民生实事和老年助餐、安心托幼、文明菜市等10项暖民心行动。率先在全市招引三公里就业圈运营主体,开发公益性岗位641个,新增城镇就业7853人。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700人。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84万元。完成适老化改造51户,高岳街道任庄村荣获全国示范型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会事业更加普惠。双减政策有力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高岳和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顺利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50个、托位260个。完成20家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市、区级健康驿站5个;程村石堡入选第二批省级革命文物。科学精准处置了段园“8.26”和濉溪“11.07”突发散发疫情,准确把握全面执行疫情防控各项优化措施,未出现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最大程度保护了全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治理更加有力。扎实推进平安杜集建设,认真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保交楼”工作,深入开展自建房专项治理。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整治养老诈骗。高度重视初信初访,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访下访制度,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7.7%,创历史最好成绩。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和质量强区工作有序推进。石台镇梧桐村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六)坚定不移抓落实、讲政治,治政理政更富效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件、政协委员提案68 件,满意率达100%。建立健全“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严格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部署,投资赛马、季度点评成为常态。认真开展找差距、改作风、提能力、强担当、争先进专项行动,办结省市12345热线5537条、政风行风热线53件,办结率达10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迈向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一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支持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外事、侨务、审计、统计、保密、地方志、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效比预想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一心向前行的结果。

回顾走过的历程,杜集发展一路承压、一路向好,全区人民一道前进、一道拼搏,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区解放军、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市直属部门,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杜集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政府工作有不少短板和差距。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总部型企业偏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科技研发投入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利用外资不足,高能级开放平台少。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较少,农业产业化进展不够快。公共服务短板较多,群众在医疗卫生、教育、托育、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不到位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系统部分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奋勇争先意识不强。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在不断破解矛盾问题中赢得主动、实现进步,决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纵观全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国家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更加支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特别是杜集地处淮海经济区腹地,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初具雏形,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高岳矿山集城市组团、朔石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这都为我们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开辟了广阔空间,转型发展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创新创业、大干快干的氛围更加浓厚。

客观分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加之我区煤炭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历史欠账较多,保持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艰巨困难。

各位代表!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我们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更大跨越。错失良机、消极懈怠,我们就会停滞不前,丧失发展主动权。我们一定要提振信心、知难而进、砥砺前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加快推进“五区共建”,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杜集建设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8%

实现这些目标,既要充分利用好有利条件和机遇,也要有效应对更为严峻的形势和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关键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政府有为提振市场信心,以创新手法争取发展主动。大力激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创业活力。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兴区,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赶超之路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始终以发展为上,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助推新型工业化集群提能。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有限聚焦、久久为功延展加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条,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智能转型和绿色提升。以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以淮北建设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为契机,围绕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产业谋篇布局,举力支持中清新能源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项目投产运营。扎实推进新型建材行业向循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10个以上,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长均达12%以上。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赋能。

助推服务业新体系增效提质。培育壮大东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发挥吾悦广场、龙溪奥莱广场等商圈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入大润发等商超,盘活米兰广场,着力打造城市书屋、文化餐厅、商演会展等文旅文创融合项目。培育消费新热点,带动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直播电商消费,提升农村电商两中心一站点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杜集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签约落地。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培育农村电商主体100家以上。提升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积极对接淮矿、淮海集团,大力支持石台零碳智慧物流产业园建成多式联运、冷链物流一站式、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打造现代贸易物流业务板块转型发展示范标杆。推进高岳天汇冷链项目和段园冷链物流园区建设,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

助推开发区建设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开发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科学有序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和调区扩区,持续完善开发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优势,支持开发区走“科创+产业”路子,加大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健全“研发在合徐、落地在园区”合作模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承接地。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行土地、能耗等要素差异化配置,全面提升开发区土地容积率。加快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布局。全力促进伊特纳新能源、海螺锂电池综合利用等签约项目早开工,推动中拓机械、润铝业等在建项目早竣工,加快金派克新能源、金鹏智能门窗等投产项目早达效,确保开发区全省排名进入前90位,以大幅度的“进”凝聚发展之“势”。

(二)全力以赴推进区域合作,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破局之路

坚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聚焦合作园区共建共享。全面落实推动皖北“两个加快”重点举措,充分借鉴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园区共建合作经验,认真贯彻《徐州市与淮北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积极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争取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尽快挂牌。加快建设万茂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新园区运作模式、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利益共享机制。

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实施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道路联通工程和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S101淮徐快速通道附属工程施工。尽快规划建设开创路,打造连接S238S101东西向的交通新干线。加速实施汉马西路、汉西西路等省际联通道路,持续推动徐州轨交S4号线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淮北至徐州观音机场快速通道纳入国家重大规划并尽快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高对接徐州,启动瑞俪花都安置房二期,实施牛眠新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聚焦招商引资强链补链。深入落实《安徽省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动皖北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方案》,聚焦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主动对接沪苏浙,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健全招商研判机制,开展驻点招商,组建招商顾问和专业化招商团队,强化以商招商,精准招大引强、选优择强,用大项目带动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生集群效应。充分借助徐州优势产业辐射作用,大力支持福本机械、乔顺机械等一批徐州机械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发展,加快推动13个淮徐产业合作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杜集,建立“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健全“周调度、月推进、季点评”机制,确保全年落地亿元以上规模项目40个以上。

(三)全力以赴推进创新驱动,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蝶变之路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始终以改革为先,加快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把改革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持续向政务环境要效力。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落实一窗受理、联合审批、统一出件,力争新增市场主体3500家。健全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审批服务、一阶段一证等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和皖事通APP服务功能,强化四电应用,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零材料”“零跑动”“掌上办”“随时办。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持续向技术创新要潜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合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实施省市科技重大专项2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0家、50家。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推行一站式”“组团式服务。加大柔性引才,努力培育复合型产业人才。

持续向资源要素要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推行零增地技改,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加快金石矿业、万茂产业园等新一批标准化厂房建设。强化规上企业培育,扶持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力争金岩高岭土尽快实现上市。落实新的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贷”“亩均贷等信贷业务,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扩大免申即享范围,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尽心尽力让企业轻装前行、为企业遮风挡雨。

(四)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强基之路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农村。

打造乡村产业新特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持粮食播种面积21.6万亩以上,加快实施小田变大田,全力建成一万亩高标准农田,推进全区水网和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水平,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天汇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蔬菜标准化基地。推广实施绿色防控栽培技术,加快绿港绿色低碳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葡萄全产业链,建设葡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聚力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改厕260户,打造四好农村公路”39.97公里,加快实施喝上引调水工程和段园水系联通工程,建设美丽乡村5个。

打造富民强村新引擎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农产品销售淮沪合作项目。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三变改革村全覆盖。探索推进土地托管农业生产服务新模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38%。培育省、市级新型农业经营示范主体6家。

(五)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城镇化,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魅力之路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做优城市功能重构。完善城区空间布局,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将城市更新用地优先保障民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规划联动,提升发展承载力、要素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持续推进科创北城建设,统筹交通、水利、园区、基础设施等各专项领域空间需求,以教育、医疗等服务集聚人气,逐步形成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格局。

做优城市形象再造。持续抓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统筹推进燃气、供电、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升新建商品住宅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加快春月美庐、金鹏中国印清风明月等项目建设,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加快推进青年东路、杨河南路建设。实施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健全停车场、充电桩等便民设施,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加高效、更加舒适。

做优城市品质提升。扎实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下足绣花功夫深入开展市容市貌、违法建设、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综合处置,打造美丽洁净市容环境。规范城区户外广告管理。抓好路灯、绿化带、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持续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创新打造杜集特色城市管理品牌。全力争创安徽省文明城区。  

(六)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绿色之路

坚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让杜集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强化生态修复治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着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提升等重点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00亩以上。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朔西湖二期环境治理、程蒋山治理和段园生态修复及绿色廊道建设。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 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强力推进工业废气、扬尘污染、渣土污染等专项治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辖区重点河流溯源排查力度,完成闸河治理工程,力争考核断面稳定达标,积极创建河长制改革示范区。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贮存绿岛项目。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强化绿色低碳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打好双碳”“双控硬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农村清洁能源替代步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培育绿色文化,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成为生产生活新时尚。

(七)全力以赴推进民生事业,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共享之路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以民生为本、安全为天,加快打造五治融合共享幸福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保障基本民生普惠。高标准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和暖民心行动,推动老年助餐、健康口腔、文明菜市等提质扩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持续加强社会保障,维护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全面完成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等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保障公共服务均衡。加快高岳和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进淮北理工学院二期建设。深化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完善校长职级制改革。继续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加快向素质教育和优质均衡目标迈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完善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深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积极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和搬迁工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支持南山景区争创4A景区。

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深化铸安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和质量强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支持国防动员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稳妥处置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变革、新征程新使命,这给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带来新的考验。我们要牢记三个务必,坚持担当为要,坚守勤政为民的本分,增强改革创新的胆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突出政治建设从严治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突出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全面实施政府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不断强化府院、府检联动机制。持续推进新官不理旧账治理,牢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真正让权力运行有法度、严格执法有力度、为民服务有温度。

突出作风建设实干兴政。强化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敢于跟好的比、快的赛、强的拼。坚持迎难而上的锐劲、攻坚克难的韧劲、一竿子到底的实劲,树牢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导向,用好赛马激励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撒胡椒面、不搞大水漫灌,把有限资源和力量集中到发展大事上。着力增强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实干实绩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突出廉政建设廉洁从政。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厉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各位代表!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杜集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1、独立工矿区:指长期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矿工及家属为居民主体,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区。

2、专项债券: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

3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4、产业链招商: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

5、“1+2+N”:1个国土空间规划,2个城市设计方案和建设发展规划;N个水系连通、道路交通以及水电气污暖等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规划。

6、标准化厂房:指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特点,主要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

7、两强一增: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民增收。

8、科技特派员:指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由工信部认定的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企业。

10、上市辅导:指具有主承销资格的券商对拟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的规范化培训、辅导与监督,企业在上市前均需要经历辅导期。

11、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2、“标准地”改革:指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实践。

13、“亩均论英雄”:指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14、“人才贷”:指人才创业项目、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项目,在符合金融机构授信条件情况下,可获得由金融机构提供的最高500万元的信用贷款。

15、“三区三线”:指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6、土地成片开发: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中建设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的综合性开发建设活动。                         

17、高标准农田: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18、“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

19、适老化改造:指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特点及生活习惯,对其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以更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

20、“1+11+N”:1个总体实施方案;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的11个专项实施方案;根据我省实际在特种设备等N个重点行业领域增加的专项实施方案。

21、“两中心一站点”: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

22、两个加快:指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

23、商事制度改革:指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

24、柔性引才:指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不改变其户籍、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关系,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工作或创业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

25、“零增地”技改:指工业企业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开展扩建、改建、单纯购置设备等零增地技术改造。

26、“单项冠军”企业:指长期专注于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27、“小田变大田”:指集碎为整、一户一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促进农田增效、农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28、“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指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

29、土地托管: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前提下,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利益共享的原则,农民将耕、种、收等生产环节全部交给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合作社代替农民耕种管理土地,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按服务项目获得报酬。 

30、“121”计划:指农村居民中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的目标。

31、“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