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通知
各有关单位:
区政府定于10月28日(星期五)上午8:30,在区政府第二会议室,召开区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各参会单位收到请及时汇报,并回复参会领导姓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区纪委监委负责人,区委督查考核办公室、区司法局、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法律顾问列席会议。
二、请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参会的,请书面报送请假报告说明事由,并在请假报告中明确1名负责人参加会议,请提醒参会领导提前10分钟入场,全程佩戴口罩。
三、请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就《关于杜集区2022年政府债务管理及专项债项目谋划情况的汇报》议题,邀请公众代表,提醒做好讨论发言准备,并讲授政府专项债谋划与申报知识。
二、会议议程
区政府常务会议议程
区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 2022年10月28日
区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议题
(2022年10月28日上午8:30,区政府二楼中间第二会议室)
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领 学 人:史庆超 区委副书记、区长
列席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
二、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
领 学 人:许纪江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农水局、区市场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三、听取关于《杜集区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实施方案(送审稿)》起草情况的汇报
汇 报 人:高学斌 区统计局党组成员、普查中心主任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农水局、区商务局、区市场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四、听取关于《杜集区建设工程招标采购暂行管理办法(送审稿)》起草情况的汇报
汇 报 人:刘 琦 区住建局局长
列席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农水局、区卫健委、区文体旅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局、各镇(街道)、开发区、东昱建投
五、听取关于S101淮徐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变更增加非现场治超执法卡点的汇报
汇 报 人:刘 琦 区住建局局长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石台镇政府、段园镇政府
六、听取关于杜集区重点采煤沉陷区杜集区人民医院搬迁项目有关情况的汇报
汇 报 人:李 飞 东昱建投集团董事长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委、区人民医院
七、听取关于2022年度杜集经济开发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情况的汇报
汇 报 人:侯 猛 区委督查考核办公室副主任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市场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局、开发区
八、听取关于2021年度目标考核情况及2022年前三季度目标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汇 报 人:侯 猛 区委督查考核办公室副主任
九、听取关于杜集区2022年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汇报
汇 报 人:李 东 区财政局局长
十、听取关于杜集区2022年政府债务管理及专项债项目谋划情况的汇报
汇 报 人:李 东 区财政局局长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农水局、区商务局、区文旅体局、区卫健委、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道)、开发区、东昱建投
公众代表:李晓忠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分行副行长
十一、科学大讲堂:政府专项债谋划与申报
授 课 人:李晓忠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分行副行长
列席单位: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农水局、区商务局、区文旅体局、区卫健委、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道)、开发区、东昱建投
三、部分会议纪要
2022年10月28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史庆超在区政府第二会议室主持召开区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现纪要如下:
十、会议听取了区财政局关于杜集区2022年政府债务管理及专项债项目谋划情况的汇报
会议强调,要加强专项债资产管理,压实主体责任,保障项目实施,建立资产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实施资产动态监控,强化风险防范,项目谋划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全程审计跟踪。要积极谋划专项债项目,紧盯政策导向,精准靶向发力,精心谋划高质量的好项目、大项目,全力争取资金支持,助力杜集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公众参与情况
此次会议邀请了公众代表列席,就会议讨论的《关于杜集区2022年政府债务管理及专项债项目谋划情况的汇报》议题发表意见建议。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分行副行长李晓忠说:政府专项债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是近两年地方政府的重要金融工具。建议同杜集区政府加强联系沟通,共同梳理杜集专项债需求,提早对接谋划,按项目成熟度逐个推进申报。
区委副书记、区长史庆超对公众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现场建立工作交流群,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同农行相城支行沟通。
此次公众列席会议是认真落实省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决策公开,全面推进政务阳光透明,提高公开实效,积极探索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