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1707-00096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发布日期: 2005-03-15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5-03-15
称: 杜集区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5-03-15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05年3月8日在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长  刘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把握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全面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迎难而上,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35.4%;财政收入完成1.06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59万元,可比口径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20元,同比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34.9%;招商引资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5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圆满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创新招商机制,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绩。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在狠抓软环境治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机制,坚持一手抓项目的签约,一手抓合同的履行与项目的开工建设,努力提高落户项目的资金到位率,招商引资始终保持良好势头。招商载体更加优良。滂汪、杭淮两个工业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已有投资3500万元的中国矿大防爆电器、投资1800万元的无锡采油设备厂机械加工、投资2000万元的宏大特种纺纱等项目入驻。招商方式更加灵活。组建5个专业招商小分队,定点定向分赴外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依托驻区大中型企业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积极与驻区企业联手招商,秋艳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服装加工和生猪屠宰线项目,就是政府与企业联手招商的成功运作模式。招商成效更加突出。全区招商引资新签订协议21家,协议利用外资6.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亿元,同比增长56%。引进的项目,工业项目占一半以上,有的项目已经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立足工业强区,工业经济有了新跨越。区政府把工业化作为拉动全局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骨干企业产销两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11家增加到15家,累计实现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25.7%,产销率98.3%,综合效益指数12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煤炭、纺织、人造革等主要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大幅增长。支柱产业日趋凸现。以宏大、宏远等15家企业组成的纺织支柱产业,以众城、宏基混凝土等50家企业组成的建材支柱产业,以光上麂皮、大众化工等10家企业组成的化工产业,以新立机电、汉鼎铸造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其产出占到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产值和利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民营企业较快发展。培育了新立机电、平祥电炉、弘武液压、高耐磨筛网等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和较高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这些企业今年纷纷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在全区形成了你追我赶、共图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去年,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我区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亿元。种植业丰产丰收。全区夏粮总产14046吨,是我区历史上又一个丰产年。秋季作物单产创我区历史最好生产水平。瓜、果、菜产销两旺。养殖业发展强劲。养殖总量再创新高,猪、牛、羊、禽、兔等主要畜禽饲养量同步增长,克服了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快速实现恢复性发展。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产销两旺,价格稳中有升,效益非常明显。华润牛业在全市首次进行批量胚胎移植,促进了产业化进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岳、朔里、段园等镇2000亩5个节水示范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改善除涝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6万亩。实施闸河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4公里。实施人饮工程,解决近8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建立劳务培训基地5个,累计培训5500人。加强劳务经纪人管理,向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新增输出劳务人员8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525 人。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全区农民人均政策性负担降到25元以下。

(四)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城市形象有了新改善。抓住城市东扩的重大机遇,加强规划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高岳地区、东山路部分路段的绿化全面完成,开渠广场乃至高岳地区进一步美化、亮化,东渡苑小区一期进入扫尾阶段,东湖商贸城开工建设,龙轩雅舍居住区、鑫武服务中心、相城绿都即将进入施工阶段,阳光小区一期工程1万平米的住宅、矿山集康园小区已基本建成,东方红花园二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完善了孙谢庄、矿山集、纵楼大市场的配套建设,改造了石台镇商贸街,新建了李洼集农贸市场,高岳步行街投入使用,在矿山集和石台分别建设了占地95亩、75亩的垃圾填埋场。投资1300多万元的高岳地区供水项目也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通达工程顺利实施,争取资金63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相北路、梧孙路、葛蔡路、永牛路总计31.6公里的县级道路,建设了段园镇毛施路,全区道路交通状况极大改善。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收储挂牌土地2095亩,征用、复垦采煤塌陷地3443.5亩,解决未征先塌土地2100亩。落实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资金3569万元,完成新增耕地5256亩,搬迁7个自然村,维护了群众利益。

(五)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社会保障得到切实加强。高度关注民生,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低保十项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目前我区低保规模已达1.1万人,低保面达7%,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和争取政策性资金876万元。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面,处理劳务纠纷,追讨拖欠民工工资,维护了职工和群众利益。其它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发展体育事业。普及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创建工作步入正轨。认真细致地做好驻区国有企业社会职能接管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抓手,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的,全面工作进一步提升。强化环境执法,取缔关闭了死灰复燃的小炼焦、小水泥等20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乡镇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以军事斗争实质性准备为中心工作的民兵、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妇女、儿童、宗教、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社会形势和谐稳定。做好群众调解工作,推进依法治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了社会稳定。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强效能建设。坚持安全管理不放松,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推进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公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财政监督,财政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各级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积极接受人大评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90%以上。

各位代表!2004年是我区实现历史性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一手抓既定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手抓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实施大开放、大项目、大产业的战略举措,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全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幅为近年来最高;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不仅保证了工资的正常足额发放,而且还拿出部分资金搞建设;粮食大幅增产,农民大幅增收,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20元,负担大幅降低;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化解了1亿多元债务,使我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大力招商引资,一批较具规模的项目在我区相继落户,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在区县名列第一,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上下人心思进的愿望更加迫切,渴求发展的思想进一步统一,想发展、谋发展已转化为开拓前进的具体行动。这些都表明我区已成功走出困扰多年的要饭财政和发展低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回顾过去的一年,形势令人振奋,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万众一心、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奋力拚搏的结果,也是驻区各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法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和驻区各单位、各大中企业、各民营企业的同志们,向积极参与、支持我区改革和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特别是缺少重大工业项目的支撑,经济发展与省内先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更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二是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服务业相对滞后,城市管理水平还跟不上;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带动力不强;四是失地农民逐年增加,农民的劳动技能还比较低,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不够,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深入,有的部门和干部工作效率不够高,责任心不够强,重点工作盯得不紧,抓不到位,等等。对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5年的工作安排

 

200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做好2005年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内经济进入重化工时代、淮北市城区东扩、我区进入“黄金发展期”三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努力实现“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从乡村向城区、从吃饭财政向建设型财政”三大历史性跨越,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淮北市在皖北地区率先崛起做出积极的努力,力争用二至三年时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2005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资,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全区上下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牵动全局的突破口来抓。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合理、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业小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滂汪工业区、杭淮工业区,配套设施,完善功能,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进驻,力争把杭淮工业区建成10万锭规模的纺织基地,把滂汪工业区建成投资超亿元、年税收超千万元的机械加工区。逐步建设段园、朔里、石台工业小区,构建具有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带动效应的园区经济,配合市区做好龙湖和官庄工业项目区的开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储备5000亩项目用地,为实现项目和用地的快速对接做好准备。

二要在改进招商方式上下功夫。坚持政府招商和社会化招商一起上,传统招商与商业化招商一起上,常规招商与现代化招商一起上,重点在探索现代化招商、商业化招商新路子上下功夫。积极研究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多渠道吸引外资。深入分析当前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进一步完善驻点招商、上门招商等方法,更加突出招商队伍的专业性,突出招商对象的规模性,主攻大公司、大集团。

三要在企业招商上下功夫。抓住大企业大集团不放,淮矿集团、皖北煤电等驻区大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对外扩张欲望大,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尽快做大做强,带动地方发展。继续打造地企联营的招商模式,与驻区大企业加强沟通联络,利用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产的优势,就地开展招商引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双赢。对已经落户的企业,要搞好服务,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鼓励他们现身说法,以商招商。对杭淮集团、石台麻纺厂、朔里琉璃瓦厂、高岳惠黎酒厂等企业,采取资产拍卖、土地置换、破产买断等多种方式,引进外部资金和民间资本来激活闲置资产存量。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招商,对全区相关企业进行排查摸底,挖掘招商资源,重点推出一批以民企为主的招商项目,采用股权出让、土地产权入股等方式积极与外商合资。

四要在项目招商上下功夫。今年国家在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投向上,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赴省进京,争取项目资金。必须把跑项目争资金摆在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合力攻关,志在必得。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素质高、懂业务、能吃苦、善攻关的跑项目队伍,摸准信息、积极主动申报项目,突出重点争取项目。

(二)加快工业化步伐,做强做优工业经济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要抓住当前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有利时机,加快结构调整,在做强支柱、做优特色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抓好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产业核心群体和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全面实施扶优扶强的不平衡发展战略,积极围绕做大做强纺织、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四大支柱,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通过重点培植,使骨干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辐射和带动全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鼓励企业增加效益,对上交税金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由区政府授牌表彰,并对企业经营者给予奖励。加强重点项目调度。要搞好服务,优化环境,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努力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切实加快宏大纺织、汉鼎铸造二期、金博矿用设备等10个重点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加强与众城热电厂、煤师院搬迁等19个重点在谈项目的沟通,促其早日在我区投资落户。推进企业改制。盘活美园化工、麻纺厂、石台造纸厂等闲置资产,指导杭淮集团做好破产重组工作。建立完善房庄、窦庄煤矿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集中民力、民智、民资,激发民间活力,鼓励、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在政治上同等对待,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让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树立城市东区新形象

城市化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要围绕建设淮北城市新区的目标,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高起点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社区)布局规划。尤其是对高岳和矿山集这两个已纳入市区组团的地区,按照新市区的标准,科学编制详细规划和景观规划。高标准建设。运用市场的手段经营城市,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快高岳、矿山集旧城改造,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县乡公路建设,配合市政府建设学院路、栗苑路、方安路,做好9公里通达工程和农村公路以奖代补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实现行政村公路硬化通达率85%以上。加大投入,综合治理沉陷区,实施好朔里镇、石台镇的国家级土地复垦项目。加快村庄搬迁和建设,把村庄搬迁和移民建镇、矿镇共建相结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高水平管理。不断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彻底改变脏乱差,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大力提升城市形象,迅速使我区展现崭新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

(四)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效益有新提高,农民收入有新增长,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依托农业科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安全农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逐步把环城路沿线的农田发展成为瓜菜基地,抓好结构调整,把优势产业做大。实施龙头带动,发展畜牧水产。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把龙头企业做大,带动养殖业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绿苑公司为龙头,建设朔里、石台、矿山集三个肉鸭饲养区,实施肉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以华润牛业为载体,创建华润品牌奶牛,实施高产奶牛胚胎移植技术,迅速扩大全区奶牛饲养总量。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引导和培训,对失地农民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就业岗位,就地安排农民就业。加强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贯彻农业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全部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继续实行种粮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和协会开展工作。

(五)统筹兼顾,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狠抓全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知名度。结合驻区国有企业学校移交,整合教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需要。抓好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公民的身体素质。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搞好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严格土地管理,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强扶贫济困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构建劳动力市场网络和社会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就业再就业渠道。积极实施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形成培训和就业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完善劳动仲裁机构,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落实“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继续抓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做好妇女、儿童、宗教和残疾人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打牢应急作战准备的基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社会治安群防群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经济秩序。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邪教势力,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危化品等高危行业的专项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的实现,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落实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加强学习,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时刻把学习放在首位,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摆正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自觉遵守和运用法律法规,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按照依法行政、高效便民、权责一致的要求,实施管理、履行责任、提供服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转变作风,提高政府效能。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要盯住不放,紧抓在手,攻坚克难,务求突破。积极加强效能监察,建立健全督查到岗、工作到人的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廉洁从政,树立政府形象。坚持从严治政,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以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执行“收支两条线”、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等制度,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实行多种形式述职、述廉,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肩负全区人民的厚望与重托,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区委的领导下,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科学执政,为实现杜集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