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1707-00095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发布日期: 2006-01-10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6-01-10
称: 杜集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6-01-10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06年1月5日在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区长  刘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区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与时俱进、奋力赶超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围绕抢抓国内经济进入重化工时代、淮北城区东扩和我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三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积极落实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从乡村向城区、从吃饭财政向建设财政三大跨越的部署,乘势而上,奋力拼搏,经济发展在2004年高位增长和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新跨越,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预计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2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4 亿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同比增长3.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圆满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招商引资提前3个月完成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招商引资增速、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四个指标位居全市第一,这些都表明我区经济已进入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的新时期。

一是工业经济有了新跨越。速度和效益同步大幅提升。预计2005年, 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3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2。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天相电缆、金博铸造等1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新上工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弘武液压、新立机电等民营企业纷纷扩大规模。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随着纺织和工矿配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我区以机械制造、纺织、建材、化工和煤炭采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日益清晰。企业改制成果继续巩固和扩大。杭淮集团、美园公司、石台麻纺厂等破产企业重组盘活,特别是房庄煤矿、窦庄煤矿成功整合为股份制民营企业,标志着我区企业改制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通过与市商业银行合作和组建城投公司,用市场的手段为东湖公园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1500万元,跨出了破解融资难题的第一步。

二是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抓住招商引资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发展工业为核心,加大招商力度,先后赴深圳、青岛、盐城、绍兴和长春等地进行招商。积极创新招商方式,以商招商、嫁接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成效明显。杭淮集团被浙江国申集团成功收购,段园镇与绿原集团合作,利用闲置的厂房对外招商,金博、科奥等多家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入驻我区,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签订外商投资协议23个,协议利用外资9.1亿元,实际到位4亿元,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同时,全力打造滂汪工业园,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一期面积5000亩。园区定位为工矿设备制造为主的基地,采取特殊政策,在融资、管理方面实行新机制,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提高投资门槛,区镇合力,共同招商,共用平台。目前,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000亩,有10多家企业入驻,已经初具规模,还有多家企业正在洽谈之中,为打造全省最大的以工矿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杭淮工业园规模也逐渐扩大,园区已达到5万纱绽和700台织机的生产规模。自筹资金建设的众帮创业园已有3家工矿配件铸造生产企业即将入驻,为我区跨越发展积蓄了后劲。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有了新增长。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日趋明显。一是投资总量较大,预计2005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亿元, 2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9.5亿元,大部分处于正常开工建设状态。二是投资结构日趋合理,建设项目横跨经济和社会事业多个领域,且工业项目有增多趋势。适合区情的土地综合治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房地产项目也较多。三是城区东扩和工业园区建设构筑了投资平台,投资吸引力正在增强,有望形成新一轮以外来投资为主的投资热潮。四是排定的27个重点争取的政策性资金项目,已有20个项目资金争取到位,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区的投资能力。

四是农业工作有了新进展。克服罕见的洪涝灾害影响,午季作物略有增产,秋季作物减产近4成,但蔬菜生产量减价优。养殖总量稳步增长。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特别是禽流感防控措施到位,目前没有发现疑似禽流感的病例。狠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绿苑公司、华润牛业、秋艳集团、义勤鸭场等龙头企业牵动性更强。农田综合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4个节水灌溉片、闸河防洪大堤、闸河梧桐大桥和时村大桥重建了蒋台桥、孙庄桥等水利工程。养鸭、养猪、葡萄、苹果等专业协会在产销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给农民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发展劳务经济,输出劳务人员3万多人次。在免征农业税的同时,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反哺力度,发放粮食、良种、农机等补贴,有力地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

五是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城市规划趋于合理。对高岳路、龙山路、东湖路的道路景观、杭淮纺织工业小区、滂汪工业园等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高岳水厂,自来水已经通到矿山集。东湖公园已开工建设,环湖路、湖心路、广场、路灯、图腾柱已经完工,两座八角和六角亭正在施工。东湖公园初具雏形。争取政策性资金1100万元,完成通达工程44.1公里、乡道8.7公里、村道17公里。对博山路面进行大修,改善了区政府门前道路状况。完成下柳元、康园小区、官庄等搬迁村庄8.6万平方米建筑。东湖商贸城一期工程5万平方米的商业铺面全面进行建设,8800平方米的精品区已经完工。龙盛集团、青岛花园、鑫武康乐中心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加快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以餐饮业为主的一些有特色的三产。以矿镇共建为突破口,开展文明创建、爱国卫生运动、优化环境等市容市貌整治活动,城市管理渐入正轨,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淮北市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是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城市低保工作不断扩面提标,全年发放低保金1017.9万元,保障覆盖面达6.1%,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人均月补差标准提高到70.5元。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全面启动,累计拨付救灾救济款116.6 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积极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解决农转非2万余人。按时足额发放下岗失业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完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基本完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行村帐镇管,推行村务公开。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认真解决在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五”普法和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科教文卫事业齐头并进。落实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科技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顺利实施,企业学校社会化剥离圆满完成。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网吧管理,建立了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落实国家对“艾滋病、结核病”免费防治政策。其它社会事业得到发展。控制性别比,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实施总投资3352.3万元的国家投资土地复垦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菜园、官庄、双桥等村搬迁进度,治理塌陷面积3842亩。加强环境现场监理,坚决遏制污染反弹。完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和1%人口入户抽样调查。以反“台独”应急作战准备为中心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机关事务管理、老龄、侨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区统计局、宗教局、矿山集星光之家、石台镇计生办等一批单位受到省及省以上表彰。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集资建房、公职人员入股投资煤矿、行政事业单位公财公物等三项集中清理活动,加强效能建设,完善绩效考核。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56件,满意率95%以上。

各位代表,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发展,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创建区以来最好水平,标志着我区已经进入全面提速、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政法干警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区各单位、各大中企业、各民营企业的同志们,向积极参与、支持我区改革和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工业发展不够快,城市建设还比较慢,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职能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2006年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三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在全市争当排头兵、在全省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跳出杜集看杜集,跳出淮北看杜集,抢抓机遇快发展。当前,我区发展态势良好,后发优势集聚,广大干群精神饱满,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我们要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抓住新机遇,迈出新步伐,创造新辉煌,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势头,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6年以及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区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从乡村向城区、从吃饭财政向建设型财政”三大跨越,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和谐杜集,力争“十一五”末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为淮北市争先进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2006年以及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35亿元,财政收入确保实现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00元,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初步建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滂汪工业园区。通过五年的拼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完成“三大跨越”的历史任务,努力跨进全省先进区县行列。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抓好滂汪工业园建设,积极加快工业化步伐,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

滂汪工业园具有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综合开发成本较低等多项优势,是我区乃至全市工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和重要基地,推进工业化要以滂汪工业区为载体,举全区之力尽快将其做大做强,同时加强杭淮、段园等园区建设,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力争在重大项目和提高产业层次上有所突破,推动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一轮跨越发展。

完成新的总体规划。邀请省市有关专家、领导,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完善总体规划,重点做好一期项目区的详细规划,对整个园区的前三期建设实施进度、功能分类、产业定位和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2006年,滂汪工业园要开发建设5000亩,新增入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使项目总数达到20个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逐步形成以工矿设备制造为主导的机械加工产业园区。

建立新的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资力度,积极探索投资商垫资建设基础设施的BOT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加快以道路和供排水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园区达到五通一平的功能条件,确保项目一经谈成,即能即时入驻。

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对滂汪工业园推行能进能出的新机制,在全区选拔懂经济、会管理、能招商、招成商的干部到工业园发挥才智。要围绕加强园区招商、形成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强对园区干部的考核和使用,实行全员聘任制,与招商业绩挂钩,建立能进能出的新管理机制。

建立新的配套政策。滂汪工业园为以工矿设备制造为主的机械加工基地,为了做大产业,要明确准入条件,对项目类型、投资额度、投资强度和建设周期进行约束,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项目质量。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和园区建设实际,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投资吸引力。园区作为区镇共用发展平台,今后全区工业项目都要落户园区,项目完成的投资额度、纳税额度等成果由引资单位享受。

二、重点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带动力

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启动民间资本和驻区企业投资能力,坚持发扬以商招商、定向招商、产业招商、嫁接招商等成功的招商方式,确保引进外部资金8.5亿元以上。

围绕主导产业招商。要重点突出发展产业集群,围绕机械制造、纺织、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进行招商,逐步建设产业集群,扩大产业特色,加快建设有地区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

围绕重点区域招商。坚持东向发展,主攻长三角,抓住当前长三角资本、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组建20支招商小分队,赴重点地区敲门招商,加强与当地企业和民间的广泛联系,积极吸引长三角企业到我区投资落户。

挖掘本地投资潜能。做好嫁接招商,利用驻区煤炭企业多、发展欲望强的特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帮助驻区企业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发展,把启动民资放在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等方面的困难,利用好商业银行贷款,发挥好城投公司的融资作用,尝试成立民办公助的担保公司。制定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民间资金就地投资兴业。

三、重点抓好高岳地区旧城改造,积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承载力

高岳地区是我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点,要科学规划,积极改造,加快建设,促进市区东扩,带动全区城市化发展。今年要拆迁9万平方米,建设23万平方米。加强环卫设施投入,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树立城市东区良好形象。

做好一个规划。在全市的整体布局下,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地做好全区尤其是高岳地区的详规,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化建设中的龙头地位作用。

搞活一个市场。完成东湖商贸城的一期工程,尽快启动市场,协助做好市工业品批发市场部分商户的入驻对接工作,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东湖商贸城早日启用,正常经营,聚集人气,畅通物流。

建美一个公园。加快东湖公园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成为居民休憩的又一去处,我区文明建设的新亮点,拉动市区向东延伸。

建好一批小区。抓住市区东扩、市行政中心、一中新校区、温哥华城二期的建设机遇,积极向南向东延伸,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小区,把小区建设与高岳地区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加快青岛花园、东渡苑二期、龙轩雅舍、东方红花园二期、阳光小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岳地区旧城改造步伐,以房地产的发展来促进淮北东市区建设,尽快与市区融为一体。

四、重点抓好全民创业行动,积极掀起全民致富的热潮,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要发动鼓励全民参与,多业并举,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活全社会的创造力,动员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投资经营,创办实业,创造财富,形成人人争先创业、各业竞相发展的局面。

拓宽创业领域。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参与公用事业、公益事业建设,参与荒山、塌陷地的生态开发和综合治理,形成各类创业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农村能人、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转军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带头开展创业活动,为群众创业提供示范作用。

优化创业环境。全面落实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留级留薪、提前退休等激励政策,投资或创办实业,允许参股入股民营企业。重点发挥好东湖商贸城、滂汪工业园、众帮创业园的平台作用,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为创业个体强化资金支持,建立激励措施,强化法治保障,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杜集,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向心力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杜集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瓜菜面积、提升水果档次,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种植结构,努力把外环路沿线的农田建成市场好、品质优的瓜果菜生产基地。抓住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机遇,依托绿苑公司,努力建成标准化肉鸭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华润牛业和秋艳集团,推动全区畜牧业生产和牧草基地的建设,打造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对全区聚集点的选址、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实行小村并大村,采取移民建镇、迁村建镇、依矿建镇的方法把人口向集聚点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聚集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做好道路村村通工作。发展三产和其它服务业,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定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有序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继续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农机补贴,对有特色的农村种养大户、经营大户予以重点支持,鼓励他们使用小额贷款。实施“阳光工程”,完成5000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搭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提升农村救助水平,加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利益,按时全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采煤塌陷地的治理使用力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整合科技资源,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强科普宣传,推进群众文化体育社会化,大力改造有线电视网络,认真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整合卫生资源,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准备、实施,重点解决农民因重大疾病致贫返贫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平衡出生婴儿性别比。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国防建设,发挥群团组织作用,重视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杜集。坚持依法治区,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推行村民议事,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妥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坚持严打方针,完善防控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建设和谐杜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跨越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把企业是否满意、基层是否满意、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府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从解决影响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府。深入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努力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强化创新意识,努力使政府工作体现时代性、突出先进性。进一步抓好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行为规范教育,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文化层次和业务水平。

求真务实,建设实干型政府。开展“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率先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找制约杜集跨越式发展的思想障碍,勇于打破各种陈旧僵化观念的束缚和禁锢,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坚持依法行政,以德治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减少各种事务应酬,集中精力抓工作、干事业。

勤政廉政,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持“两个务必”,切实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公务接待,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加快发展不停步,科学发展不动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为实现杜集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