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1707-00093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08-01-03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8-01-03
称: 杜集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8-01-03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07年12月5日在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区长   顾 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第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预计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00万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3725元,同比增长7.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均可完成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做强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紧扣产业定位,做强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是实现工业强区战略的重大举措。产业发展定位明晰。明确开发区以发展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主,杭淮工业区以发展纺织业为主,段园工业区以发展精密铸造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以肉鸭加工为主,打造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产业经济。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开发区入驻机械设备制造企业42家,产品涉及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等6大行业近百个品种,从零部件加工发展到成套设备制造,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杭淮工业区入驻纺织企业13家,形成12万纱锭、1000台织机和80万件服装加工的产业规模,产品向色纱系列、高档精纺、品牌成衣延伸,档次不断提升。两大产业集群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达80%以上,带动作用显著增强。规模工业快速增长。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61%,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38.7%,产销率99.2%。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工业企业产销两旺,规模工业企业无一家亏损,实现了超预期的发展目标。

(二)创新工作方式,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全区新签投资协议78家,协议利用外资3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4亿元,比2006年增长63.6%,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内资任务。产业招商成绩突出。全区新增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企业24家,总投资7亿元;入驻纺织、服装类企业8家,总投资2.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大项目招商快速推进。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过亿元的项目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六和集团勤强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我区,总投资1.5亿元,一期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肉鸭1000万只,已经建成生产。总投资5亿元的金石矿业天然焦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豆庄矿技改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中芬成套设备制造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推介招商成果扩大。成功举办了杜集·永康投资推介会,参加了徽商大会、第二届中国(淮北)煤矿机械设备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招商会,签约项目18个,投资总额达16.6亿元。地矿合作取得突破。秋艳公司控股弘武液压合作开发新产品;华冠纺织与启鑫工贸合作的精纺项目建成投产;段园镇依托绿原集团,引进的宁波电动自行车制造和服装加工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开创了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三)完善功能配套,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我们始终坚持强制性定位,针对性招商,限制性入园,举全区之力打造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基地—杜集经济开发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作用开始显现,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开发区投入基础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形成“二纵四横”的园区骨干道路网;架设供电线路,全面解决入驻企业的用电问题。开发区一期5平方公里实现“五通一平”,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规模快速扩大。开发区现已入驻企业52家,投产企业35家,在建17家。机械设备制造类企业占80%以上,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工业增加值2亿元,利税总额5600万元,带动就业2300人。众帮创业园入驻企业15家,孵化器作用开始显现。杭淮纺织工业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段园工业区主动迎接徐州辐射,发展精密铸造。全区“一体两翼”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推行“四个一”服务(一张服务明白卡,一张免费法律咨询卡,一站式证照全程代理,一条投诉热线),为入驻企业办理完善了各项手续,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多种方式累计争取贷款5630万元,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落实惠农政策,“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全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蔬菜、水果、养殖总量均保持了增长态势。可实现农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15%。现代农业有了新发展。全区新增8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段园镇万亩葡萄园是我市首家被认证的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围绕肉鸭主导产业,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万平方米,世界银行支持的养鸭项目进展顺利,肉鸭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申报注册农产品品牌10个,创建省级品牌4个。新增省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市级4个。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区财政“一卡发放”农民补贴525万元。新修水泥道路56公里,全区乡村道路已达460公里,形成了村村通水泥(柏油)路的乡村道路网;矿山集地区的龙河桥、北山桥、蒋台桥等6座危桥改建竣工。首批13300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开始实施,落实3200户沼气池项目,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360户,组织就业培训5500人,新增劳务输出4400人。实施“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复垦土地10400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地企共建有了新进展。驻区国有大企业与“一镇十村”接对帮扶,地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村级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全区92个村调整为39个村(居),4000人以上的村由以前的3个增加到35个,这是建区以来幅度最大、涉及村干部最多的一次村级区划调整。建立了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保障机制,明确了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广大村级干部表现出很高的政治觉悟,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为村级区划调整作出了很大贡献。调整了镇(办)内设机构,核定了人员编制,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五)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按照建设“双百双宜”城市的要求,借城市东扩加快推动我区城市化进程。规划先行。完成了石台镇总体规划,全区村庄布点规划和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区域供水专项规划。加快商贸等第三产业项目建设。共完成拆迁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7万平方米。上东城、阳光小区、东方红花园住宅小区相继竣工;中国矿业设备博览城一期正式营业,二期3.3万平方米正在建设。文明创建成效显著。以争创首届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落实区级领导包片责任制,区镇村全面联动,地企共建,大力营造创建氛围,加大投入,重点整治,街道、社区环境大为改观,区容镇貌焕然一新。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全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六)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构建和谐杜集

注重以人为本,把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民生工程扎实有效。城乡低保进一步扩面提标,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246万元,落实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困难群众特别是失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较好的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30%。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保障了广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301名符合条件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3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15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共获得医疗补偿280.1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10.3万元。发放住房补贴16.8万元,缓解了200多户特困居民的住房困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落实科技计划项目15个,石台镇被确定为省级科技创新试点镇。与温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选派校干赴上海挂职学习,拓宽培训渠道。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进展顺利,防病工作成效明显。组团参加市八运会,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两个全市第一的最好成绩。完善“村为主”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耕地占补保持平衡。加强环境监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送法六进”等普法宣传深入人心。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监察、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残疾人、科协、工会、青年和妇女儿童等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热点问题有效化解。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集中整治,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成功处理了杭淮破产遗留问题;鑫龙公司改制基本完成;二运公司改制全面展开。蔡园、朱庄、梁庄、沈集等村搬迁进展顺利。平安建设稳步推进。着重抓好安全监管,全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人民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形势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七)加强法制建设,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坚持依法行政,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区政府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项报告工作16次,向区政协通报工作23 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56件。开展以“五化一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了镇(办)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村代理点,为群众办事全程代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加强政府廉政工作,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总结2007年的工作,我们坚持从杜集的实际出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把工业发展目标锁定在推进产业集聚上,把感情倾注在改善民生和维护民利上,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依靠群众,扎实苦干,全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建设的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及全区人民辛勤努力、共同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区的大企业、市属单位以及各界朋友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杜集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约束进一步趋紧,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相对偏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增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较繁重;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年,是我区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的赶超之年。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迈大步,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200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 淮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2.07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30万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3986元,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主攻工业,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

做大主导产业,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和纺织产业,着力提升其规模和档次。发挥“飞地”和毗邻徐州的优势,利用绿原公司的闲置场地、基础设施等资源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打造段园精密铸造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工业园区,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对经济开发区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围绕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吸纳劳务就业的重要渠道,力争入园企业达到70家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做大企业个体,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对骨干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现有企业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增资入股,实现规模扩张,引导其做大做强。加快中芬成套设备制造、金石矿业天然焦开发、豆庄矿技改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综合运用金融、财政、市场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增量,通过招商引资,在重大工业项目和提高产业层次上实现突破,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破解瓶颈制约,创新发展机制。全面实施农村塌陷地和荒废闲置土地复垦整理,创造性地解决项目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认真研究解决发展资金制约问题,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支持。

(二)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的招商机制,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再有新突破。围绕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农产品加工、精密铸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继续开展资源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的招商方式。注重在项目质量和规模上下功夫,积极拓展招商市场,在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上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众帮创业园孵化器作用,鼓励全民创业,用活民间资本。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项目主体的积极性,确保30个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早见实效。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推进落实和考核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地矿合作。在今年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国有煤矿的合作,发挥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发展。不断创优投资环境,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形成“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城乡联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快城区建设。积极迎接城市东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合市政府抓好栗苑路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高岳、矿山集等旧城区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房地产、商贸等三产服务业,开工建设青岛花园、龙溪水岸、石台综合大市场、朔里农贸市场改造、东湖公园配套景点等重点项目。加快中国矿业设备博览城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加快压煤村庄搬迁。结合新农村建设,编制朔里、段园两镇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力度,力争沈集、朱庄、梁庄搬迁完毕,加快牛眠、黄庄、矬楼村的搬迁进度,认真做好村庄搬迁善后工作。坚持搬村建镇、依矿建镇、移民建镇,向城镇集聚,向中心村集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镇一体化。加强城乡管理。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城市建设融资,切实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强化投资强度。引导农民规范建房,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建房行为,严禁占用耕地建房,坚决拆除违法建筑。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卫生整治,做好主干道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建设文明靓丽的新杜集。

(四)积极服务“三农”,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带动农业发展,全区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个。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力争有5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通过认证。重点支持六和勤强肉鸭加工项目,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万平方米,发展肉鸭规模养殖,仅此一项要实现农民人均增收超百元。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村级规划编制任务。加快石台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和10个示范村的建设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和塌陷土地复垦,完成投资1500万元的段园土地复垦项目。加大村容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努力壮大劳务经济。继续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5000人。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抓住村级区划调整和村“两委”换届的契机,着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逐步提高村级干部待遇。认真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化解乡村债务,规范“一事一议”,不断完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五)坚持增收节支,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加强收支管理。坚持依法理财治税,强化税收征管,深化财政非税收入改革,做到应收尽收。实行财政收入目标考核,加大协税护税力度,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加强财政监管。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和民生工程投入。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源建设。全面落实财政扶持政策,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和谐杜集建设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认真实施省、市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保障和救助水平,切实解决失地农民、拆迁居民、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校长聘用制和教师竞争上岗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能源工程。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扩大住房补贴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面,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严肃查处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认真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工作。加快平安杜集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以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安全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强化劳动监察,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司法、信访工作,完善司法信访联动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防应急动员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文明和谐杜集,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扎实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打造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志的现代政府。

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加强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和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学习,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有所为。

扎实推进务实型政府建设。大力弘扬“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以勤勉之心谋发展,以勤奋之力抓落实。切实改进“两风”、增进“两情”,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尤其对困难群众要倾注更多的关爱,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使政府工作更加合民情、得民心、顺民意。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强化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对重点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提高行政执行力。

扎实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贯彻实施好《公务员法》,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扎实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监察、审计、财政监督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降低行政成本。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扎扎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从政,树立人民政府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08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再创辉煌,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