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1707-0009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发布日期: 2010-02-05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0-02-05
称: 杜集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0年1月20日在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信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发展压力空前的一年,也是我区“三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严峻形势,积极落实“三保”措施,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61.3%;财政总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净增2428万元,同比增长32.1%;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同比增长12.6%。

(一)工业经济在应对危机中再上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60.8%;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煤炭采选三大行业支撑作用明显,累计实现产值28.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的7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总数达119家。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设立500万元煤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9家企业17批次循环使用,累计金额1560万元;落实扶持企业优惠政策,补贴资金785万元。加强督查调度,24个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安徽山河、碳酸钙造纸等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继续做大园区经济,杜集经济开发区实现总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58%,浓缩机销量占全国市场的48%;段园工业集中区被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杭淮现代纺织工业园产业规模扩大至20万纱锭。

(二)城乡建管在强力推进中取得突破。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完成了我区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依法和谐拆迁,全年拆迁面积10万平方米,征地2131亩,保障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栗苑路建成通车,新东外环、人民路东段、淮海东路建设进展顺利。东湖雕塑园建成开园。加快房地产开发,滨湖新城、龙溪水岸、石台紫禁城等20万平方米商品房主体基本竣工。“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扎实开展,三级示范点建设同步进行。沈集、朱庄等8个村庄搬迁项目进展顺利。开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拆除违章建筑1.3万平方米。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三)“三农”问题在统筹解决中成效明显。克服50年一遇特大干旱,积极组织抗旱保苗,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加强镇办农技综合服务站建设,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个;扶持肉鸭产业发展,新建规模养殖小区20万平方米,形成年孵化2500万只、宰杀1200万只的能力,产值超5亿元。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绿化荒山4470亩,流转土地1万亩,1.3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发放补贴资金247.2万元。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900人,新增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260人。

(四)发展活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年到位内资42亿元、外资225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5%和45.6%,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18个。加大对外交流和推介招商力度,与南京六合区结为友好区,在金华、萧山等地成功举办8次专题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26个,协议资金67亿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新增私营企业170家、个体工商户550户,新增就业3200人。探索集“生态恢复、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塌陷区治理新模式,引导金水生态、东篱山庄等10个特色“农家乐”上规模、上档次。通过积极争取,石台镇纳入全市扩权强镇试点范围。筹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2家即将开业。

(五)和谐社会在全面发展中加速构建。28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任务,累计投入7160万元,其中区级配套514.5万元。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400个,追讨农民工工资109万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城镇居民社保覆盖面达90%以上。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全年发放低保资金3444万元、大病救助资金223万元。大力发展教育、文体、卫生事业,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231万元;14个农家书屋、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1个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使用;组织11.5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8.6%,建立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机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主动做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法治杜集”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审计、计生、环保、科技、宗教工作继续加强。妇儿、双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政府效能在职能转变中得到提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件、政协委员提案82件,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全年压缩开支128万元。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财经纪律不断加强,“三资”管理逐步规范。实行工作日“无会日”制度和双休日学习调研制度,执行力明显增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市区公务资源共享。创新服务方式,率先在全市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累计代理事项1634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各种困难集中凸显的情况下,我们化危为机,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几大班子与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杜集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城市功能尚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一体化进程任重道远;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失地农民较多,转移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较多;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办法不多、作风不实、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机关效能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虽然制约因素依然较多,但是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挡不住我们杜集跨越发展的步伐,打不倒我们杜集人勇争一流的锐气。只要我们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推动各项工作再有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我区进一步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外部需求逐步向好,为企业实施扩张创造了宽松环境;东部和沿海地区加速产业调整,为我区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淮北加快城市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市区东扩步伐加快,为我区推进“三化”战略,提供了绝佳机遇和发展平台。就杜集自身而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工业化厚积薄发、振翅欲飞,城市化大幕拉开、风光无限,农业产业化基础巩固、势头正劲,全区上下心齐气顺、政通人和。机遇前所未有,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昂扬的斗志、坚韧的毅力,把全部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全部功夫下在抓发展上,把全部本领用在促发展上,争分夺秒,快马加鞭,勇往直前!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战略不动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强力推进大招商、大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东部和谐新城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增投入,全力推进工业化。突出重大工业项目,强化服务,创新方式,完善平台,快速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

进一步做好企业培育工作。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选20家企业逐个培育,引导其扩大规模、规范经营,尽快进入规模工业企业行列。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企一策,定点帮扶,重点支持新立机电、中芬洗选等高成长性企业扩张规模,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8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21个技术创新项目、24个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进度;鼓励安徽山河、大金矿机等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探索民间资金运作模式,扩大煤机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重点项目领导包点、督查通报和即时奖励制度,组织实施3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继续采取项目指挥部推进模式,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安徽山河一期、碳酸钙造纸一期和杭淮高精纺5万纱锭项目竣工投产,金石天然焦、窦庄矿技改项目主副井及部分生产配套设施建成;集中精力做好拟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投资11亿元的安徽机电项目部分厂房主体竣工,投资35亿元的大淮海工程机械城、投资2.5亿元的新桥车业、投资1.5亿元的惠鑫东升纺织项目开工建设。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创新方式,强力招商,确保全年到位内资46.4亿元、外资2500万美元,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18个。重点抓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以大项目催生大企业,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力争金煤重工、上海弘博等24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在谈项目成功签约。成立招商二局,着力谋划特色产业招商,围绕安徽山河、安徽机电大力引进配套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

进一步提升特色园区经济。坚持“一体两翼”特色园区产业定位不动摇,完善发展规划,统筹园区基础配套和项目建设。杜集经济开发区架设供电线路5.3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0公里;修建富强北路、发展西路,向北拓展2平方公里,力争新引进机械制造企业10家,产值突破30亿元。段园工业集中区投资5000万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期5平方公里基本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杭淮现代纺织工业园新上高支纱10万锭、总量达30万纱锭。通过持续投入和产业引导,使三个园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高,特色进一步彰显。

(二)抓建设育商贸,强力推进城市化。紧抓市区东扩机遇,加快建设,强化监管,培育三产,尽快改变东部形象,提升新区品味。

继续加快路网建设。积极配合市建投集团,做好协调服务,保障续建工程顺利施工,拟建工程尽快开工。重点推进新东外环和方安路后续工程建设,着力加大淮海东路东段、新湖南路和麒麟大道征地拆迁工作。认真谋划龙山北路、新湖北路、杨河南路、学院西路、北陈南路等主干路网,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逐步完善东部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

持续推动房产开发。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确保滨湖新城二期17万平方米、龙溪水岸二期10万平方米商品房及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以东方新城项目的签约落户为契机,积极启动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确保做好东方新城12万平方米安置房的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工作,力争龙山新城、东渡苑二期等在谈项目有实质性进展,着力打造淮海东路两侧高端商住小区。

切实加强市容监管。健全完善三级巡查机制,严格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坚决制止城市规划区内无序建房和主干道两侧抢建行为。扎实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大博山路、龙山路、东湖路等城区主干道路的管理力度。强化服务理念,开展文明执法,创造清洁、卫生、和谐的人居环境。

积极培育商贸服务业。制定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高岳、矿山集地区为重点,引导龙溪水岸、滨湖新城、东方新城等房产项目与商贸、教育、医疗、餐饮业配套发展,鼓励金融、电信等公共服务企业和超市、餐饮等大型商贸企业在我区设立办事机构、开设连锁分店。

(三)抓引导强龙头,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民致富增收,完善政策,健全体系,扶持引导,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做大做强肉鸭产业。落实肉鸭养殖扶持政策,新建规模养殖小区10万平方米、总量达75万平方米;支持绿苑公司横向联合发展,实施规模扩张。提高六和勤强配套生产能力,建成六和饲料厂,扩张上马二期生产线。全区年内形成孵化3000万只、出栏1500万只、加工4000万只的能力,力争肉鸭产值突破10亿元。

做活做响生态旅游业。整合东部沿山地区农业、林业和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加大招商力度,再引进乡村旅游类项目3个以上,以规范、提升“农家乐”为契机,逐步打造集农事体验、自助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东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

做精做细高效农业。发展壮大北外环沿线蔬菜产业带,新建节能温室200栋,新增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发挥好富源、珍乡等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的作用,扩大蔬菜、水果“农超对接”力度,以销促产,带动发展。制定设施农业三年发展规划,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导红旗湖、沈集湖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四)抓典型促均衡,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突出重点,地矿共建,提质扩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条件。

突出抓好试点镇村建设。在抓好高岳办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今年新增试点单位--石台、段园两镇的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快李洼、任庄两个试点村的居民集中区建设,结合塌陷村庄搬迁和城市拆迁安置,新增居民800户、聚集人口3200人。继续推进试点村“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作。

着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主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社保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市直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新建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完成10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405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排灌能力。加大土地复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新增耕地400亩、流转土地2000亩。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解决1.3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强化村庄搬迁工作调度,确保龙湖新景、牛眠新村等10个项目全部建成。

(五)抓民生保稳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大投入,畅通民意,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三农”、教育和民生工程等公共领域倾斜。努力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高岳、石台两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成使用。加快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加大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低保工作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文化素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促进节能减排。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作。

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深入开展“法治杜集”创建活动,重点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解放思想,科学施政。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本质,提升水平。钻研政策勤于思考,立足区情超前谋划,以清晰的思路指导工作;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抓住关键破解难题,以有效的举措推进落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使前进的道路更宽、发展的速度更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多。

忠诚履职,依法行政。始终坚持区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和公示制,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从严整治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

改进作风,务实从政。以强化执行力为核心,不断提高政府机关效能。大兴一线调研之风,真实掌握基层情况;倡导现场工作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推行机关精细化管理,做到有事即议、议则早定、定则快办、办则办好,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工作透明程度,依法规范权利使用行为。加强工程、采购招标监管,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努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市50周年献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