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1701-00005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17-01-23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7-01-23
称: 杜集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23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7年1月15日在杜集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姜 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奋进历程

2016年,全区人民在中共杜集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美好杜集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2.94亿元,剔除营改增因素影响,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0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应对困难挑战,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加大项目投资。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全年完成投资46亿元,实施77个重点项目建设,斯瑞普橡塑、建联木业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海螺水泥、上海电气生物质发电等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口子产业园、力诺光伏发电二期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征收房屋202万平方米,有力保障棚户区改造、高铁新区和符夹线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力帮扶企业。继续深化“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套餐,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256件,向37家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5.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4亿元,增长1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总数达182家。强化要素保障。成功申报公租房基础设施配套、双龙棚户区改造等8个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获批资金1.9亿元。增资3272万元做大盛典融资担保公司规模,实现国有控股,在保余额4.1亿元。全年完成股权直接融资6.5亿元。多途径保障发展用地,上报获批各类建设用地2744亩,清理闲置用地294亩。调整完善朔里镇、开发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多规融合。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坚持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实施全员招商,先后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考察恒源泰、上海电气、花园集团等100余家企业,接待鸿世电器、中铁置业等企业来区考察110余批次,东湖文化乐园、西域风情园等40余个项目成功签约。积极利用闲置厂房、土地开展二次招商,紫朔环保、格鲁斯卫浴设备等39个项目顺利启动,其中贝仕达电子、淮海奥可装备再制造等24个项目建成投产运营。预计全年完成招商引资规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2个。利用外资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800万美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健全东兴建投运营机制,重组、新建8家子公司,有效盘活国有资产。设立城镇化基金5亿元,争取政府债券3亿元,有力推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颁发土地确权证2.53万份,双楼村成为全市首个集体经济“股份村”。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推进力度,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增至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推动社会领域改革。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加快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落实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承接好市下放的76名城管、环卫人员和17辆执法用车。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朔里、石台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公建民营”。

(三)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巩固小麦高产创建成果,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8亿元,增长11.1%。高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初具雏形。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流转1200亩,家庭农场增至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3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程,林光钻探、皖矿机电等传统企业转型成效明显,安徽矿机电液控液压支架入选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名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实现产值70亿元,增长7.5%。成功举办首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为产业转型把脉问诊、指明路径。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淘宝村电商产业园、杭淮惠龙物流园正式运营,智汇电商产业园、红星美凯龙二期、高铁新区物流园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第三届段园葡萄采摘节和首届南山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成果丰硕,旅游收入达到2300万元。创新创业不断拓展。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9件,新申报发明专利274件,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安徽省高端矿山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申报。安徽省采掘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思苑科技、恒远建材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创业培训450人,提供创业指导500人次,新增私营企业397户、增长57.5%,新增个体工商户1165户、增长28%。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善城市功能。杜集片区污水转输工程开工建设,高铁新区4条主干道路和梧桐中路(杜集段)、安民路、龙发路加快推进。实施城市增绿工程,新增城镇绿化79万平方米。抢抓“棚户区改造决战年”机遇,统筹做好融资、土地征收和项目建设,全年到位资金16.8亿元,签订征收补偿协议11387套(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5%。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36项创建惠民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全年投入资金4942万元实施建设整治类项目79个,3个镇政府建成区整治、6个中心村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矿山集整体推进工作顺利实施。朔里镇入选省首批特色小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成森林增长工程造林2058亩,森林长廊建设14.2公里,投资327.6万元实施东部石质山场森林多目标经营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2%。总投资2430万元的龙岱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总投资3500万元的东湖宜园建成开放,景观效果明显提升。大力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户外广告、车窗抛物、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秸秆禁烧连续三年实现“零火点”。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全年用于民生领域支出8.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34项民生工程投入2.1亿元,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荣获全省2016年度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区。精准制定扶贫举措,明确路径,全面完成1629人脱贫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99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2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588万元,荣获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等次。文化服务品质逐步提升,原创大戏《颛孙子张》入选全省“四个一” 精品演艺项目。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管理、机关事务、统计、保密、地震、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科普、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校园第一课”法治宣传品牌,积极开展“七五”普法。深化平安杜集建设,持续推进基层综合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规范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诉访分离,推进网上信访,进一步完善信访和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治超控违等重点领域整治,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政府施政能力全面提升。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淮北转型靠什么、我为崛起做什么”大讨论活动,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依法行政,建立邀请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件、政协委员提案54件,满意率达到100%。充分发挥政务微信平台作用,不断深化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全年办理政风行风热线、市长信箱、区长信箱和网上留言590条,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00余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从严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切实改进政府作风。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任务的完成,为本届政府的任期目标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顾过去五年,全区人民负重奋进、求真务实,积极应对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有效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冲击,不断战胜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用辛勤与汗水谱写了美好杜集建设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狠抓第一要务,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增加39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25亿元,增长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5.7亿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增长5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0:68:22调整为8:62:30。朔里镇跻身全国重点镇,石台镇获评全国文明镇,开发区荣获“国家火炬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安徽省矿山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淮北矿山机电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皖北唯一一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全省首批众创空间,朔里镇、段园镇获评安徽省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专业镇。

五年来,我们强化实践创新,动力活力得到新迸发。着力推进简政放权,落实“两个清单”制度,核减区级政府权力事项2044项,保留1326项,精简35%。圆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文化体制和公务用车等改革任务。积极实施财税和投融资体制、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开发区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加速释放。全区累计引进招商引资规模项目8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长7%。大力推动中芬矿机、科雷伯格等一批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拓新兴市场。

五年来,我们注重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高铁梦”即将实现,淮海东路、东山北路、省道202北段改扩建等工程建成通车,14个绿地(游园)相继建成开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长寿南山、幸福双楼、醉美大庄等特色示范村全省叫得响、全国有影响,双楼村入选中国名村,南山村获评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段园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投资905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6.5公里,大大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生态治理,“三线三边” “三场两站”治理成果巩固扩大,大气、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面完成,区内石质山全部披上绿装。矿山集街道荣获省级卫生乡镇、森林城镇称号,段庄、牛眠等16个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

五年来,我们突出以人为本,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和8.8%。累计投入9.8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多层次、普惠型的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9万套(户),分配入住1.33万套(户),解决4万多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获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荣获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和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石台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成功举办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和三届段园葡萄采摘节,荣获2014—2016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杜集腰鼓和威风锣鼓登上中国农民歌会大舞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信访稳定、社会综合治理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鼓舞人心,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总结五年的奋进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建设美好杜集,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切实增强发展信心,在挑战中把握先机、在困难中主动作为;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坚持不懈抓招商、持之以恒引项目;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奋斗和工作成效,奠定了全面转型的坚实基础,开启了加速发展的崭新征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发有为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老同志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国家和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为杜集发展作出贡献的投资者、建设者和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成绩固然令人欣慰,但总体来看,我区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经济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财源支撑后劲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能力尚显不足,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还不到位;少数公职人员思想观念、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新常态,工作中还存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不忘初心、勇闯新路的美好前程

未来五年,是转型发展的奋进期,更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宏观形势看,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提出“五大发展闯出新路,全国方阵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高度重视皖北振兴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在落实五大新理念中实现淮北转型崛起”为主线,统领未来五年发展,借助国家智库力量,高起点谋划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国家创新驱动试验区战略,寻求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集聚转型升级的“全要素”,着力打造政治、经济和自然生态“三位一体”的绿金样板城市,形成广泛共识,同时,我市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智慧城市试点和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各项政策机遇叠加,这些为我们在新形势谋求新发展、新起点创造新业绩提供了难得机遇。从杜集自身看,虽然受宏观经济减速换挡、产业结构不优等影响,经济运行处于困难时期,一些指标增幅回落、低谷徘徊,但我们更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看到我区经济增长动力正以装备制造为主转为多点支撑,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高铁将建成通车,由坡里站接轨南延的皖北城际网淮北至阜阳、蚌埠快速铁路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连南接北、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这些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配置要素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业有基础,开放有优势,生态有保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区情认识,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在创新创造中展现新作为,在苦干实干中谋求新突破,无愧责任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省、市、区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不断开创“六区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勇闯新路,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60亿元,经济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产业转型实现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0:33。

——区域统筹更加协调。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功能不断完善,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稳步提升,空气、土壤、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防治,PM10浓度下降2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

——人民福祉全面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群众获得感更多更实在。

围绕上述要求和奋斗目标,找准着力点,寻求突破口:

(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把崇尚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先手棋”,落实调转促“585”行动计划,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互联网技术和手段,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到2021年,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实施协调发展行动,构建统筹推进新格局。把注重协调作为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高铁新区和高岳矿山集组团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城镇田园化、全域景区化”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塑造生态文明新优势。把倡导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树牢和笃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呼吸上清新空气,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

(四)实施开放发展行动,拓展全面合作新空间。把厚植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强化全社会大开放意识,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推动与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大开放打开大局面,大开放迎来大发展。

(五)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建设和谐幸福新家园。把推动共享作为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要求,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

三、转型发展、加速崛起的崭新征程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区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标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部署,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稳实体,加快调转促,聚焦补短板,培育新动能,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抓招商引资增后劲。聚焦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商贸服务等产业,制定针对性招商方案,突出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做到真招商、招真商、引强商。盯紧高铁新区和朔西湖综合开发、中高动力产业园等重点洽谈项目,促进早签约、早开工。大力开展二次招商,对新洽谈项目,优先推介闲置厂房和土地,变闲置资产为招商资源,特别是对矿区厂房、土地、产能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用好万源公司、双龙公司等资源建立杭州、温州工业小区。确保全年完成规模项目16个以上。抓项目建设扩增量。今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81个,完成年度投资48.9亿元。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制度,持续加强项目跟踪和调度,强化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加快口子产业园、棚改安置房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康诺尔设备、红星美凯龙二期等23个拟开工项目尽快开工,确保海螺水泥、上海电气生物质发电、金鑫电动车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运营。研究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和政策信息,谋划一批发展后劲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抓载体建设促集聚。按照“低碳环保、产城融合、节约集约、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更好地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加快山河大道和众创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全力培育产业集群,争创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二)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动适应产业高端化、专业化、融合化趋势,用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革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与新业态整合,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企业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创新规范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国家和省战略层面的“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大力扶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做好“创新、培育、发展”文章,加快推进常熟标准件、伯恩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促进服务业提速增效。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传统商贸业提升改造,推动居民服务业转型升级。扶持杭淮惠龙物流园和智汇电商产业园发展,建设高铁新区物流园。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做大汉韵南山旅游开发公司,加快东湖文化乐园、皇罗生态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利用废弃矿井和口子品牌资源,开发工业旅游和观光体验旅游,打造美好城乡自然风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南山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大庄创建国家3A级景区。发展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办好2017第四届段园葡萄采摘节、第二届长寿南山文化旅游季活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运用5000万元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引进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推广和 “段园葡萄”省级科学技术普及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落实改革任务。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动态完善权责清单,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推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产、钱、地、人、治”文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改革试点工作。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动机制创新。在承接和落实好中央和省、市部署的改革任务的同时,聚焦实际工作有需要、区级层面能推进的改革任务。继续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东兴建投集团,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全年完成融资10亿元。完善“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探索“区政合一”管理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和教育管办评分离。

(四)加快全域统筹协调发展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充分发挥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推动农业由“大田园”向“大游园”转变,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8家、农民合作社5家。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拓宽营销渠道,提升特色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6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增强新城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开工建设龙山北路,实施梧桐北路、高岳路改造工程,确保高铁新区4条主干道路、安民路、龙发路建成通车。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智慧城管项目,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融合。落实“多城联创”工作任务,全力打好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战。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完善韩楼、欧集等5个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自然村环境整治。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扩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覆盖面,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良好产业基础、深厚文化积淀等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段园葡萄小镇。

(五)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污染防治。继续推进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治理,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加快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杜集片区污水转输工程建成运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动南山、双楼等村庄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推进生态保护。科学编制综合治理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朔西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沿高铁联络线、符夹铁路、龙河、岱河建设南北向绿色走廊。围绕主干道路、城市出入口、公园广场及厂矿企业实施各层次的绿化美化,建成5个街心公园。完成东部石质山场多目标经营项目1565亩,力争南山省级森林公园早日挂牌。抓好大泉山、滂汪山地质环境治理。

(六)更加注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年计划安排资金2.5亿元,继续实施34项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抓住产业脱贫、健康脱贫、社保兜底等重点,一户一法,确保全面完成587人脱贫攻坚任务。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高货币化安置比重,完成棚改1150套(户)。抓好去产能分流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尽快端上“新饭碗”。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和建后管养机制,切实发挥民生工程的最大效益。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做强群众文化品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支持医养结合和养老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做好《杜集年鉴》(2011—2014)出版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高度重视和推动科普、儿童、档案、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机关事务管理、外事侨务、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等工作。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杜集建设,加快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村(社区)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铸安”行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切实编好织牢公共安全网。认真抓好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快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持续开展“双拥在基层”和“四方共建”活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各位代表!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倍加珍惜全区上下宝贵的发展势头,始终秉持“严”与“实”的作风,朝夕勤勉,永不懈怠。

一是勇于创新、科学施政。坚持把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以创新精神推改革、解难题、促发展。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社会公示等制度,着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行政提速、服务提效。全面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具体之责,责有限定之期。

二是规范行为、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区、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所有政府决策必须于法有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高行政透明度。

三是求真务实、高效勤政。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成为新常态下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直面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稳扎稳打解决问题,一招不让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民生为天、民事为重,着力解决好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完善政务督查、行政问责等机制,重拳治理懒政、怠政,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好勇于改革、敢于担当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筑牢防线、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和接受党内监督,推动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工作不断走向“严实硬”。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和风险防控,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土地、管项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防“四风”反弹。加强行政监察,用好审计利器,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跨越赶超,实干者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杜集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杜集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