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087762/201606-00282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16-06-30
发布机构: 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6-06-30
称: 杜集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杜集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杜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6-30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6年1月26日在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杜集区人民政府区长  徐  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5年,全区人民在中共杜集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精致淮北、美好杜集总目标,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常态下的新成效。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6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把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稳增长。持续增加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金达新材料、阳光塑业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口子产业园、力诺光伏发电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海螺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义乌商贸城等项目扎实推进。28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年计划的124%,14个项目进入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征收房屋27.5万㎡,全力保障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和符夹线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抢占海外市场,推动林光钻探、中芬矿机等加强国际技术商贸合作,企业出口创汇达1800余万美元。全力以赴帮扶企业。深化“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进新型政银担企合作,天相电缆、森化碳等5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和正农牧成功登陆“新三板”,58家企业获得担保贷款近4亿元。实施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总数达176家。

一年来,我们把推动开放创新作为动力源泉,着力促改革。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先后考察唐山开诚集团、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等100余家企业,接待客商120余批次,常熟标准件、上海电气秸秆发电、定海体育器材等22个项目成功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全年经市认定招商引资规模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9400万美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创新驱动力。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3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17家。持续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完善供水和供气管网,推进山河大道建设前期工作,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火炬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并获批全省首批众创空间,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在改革中集聚新动能,稳步实施6个专项领域、29项重点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核减区级政府权力事项684项,保留1360项,精简34%。统筹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医药卫生、公务用车、工资等一系列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加速释放。

一年来,我们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抓手,着力调结构。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程,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6.8亿元,增长4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3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8.5%。朔里镇获批省级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专业镇。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完成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淘宝村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滨湖新城、龙溪水岸等项目新建住宅16万㎡、商业配套10万㎡,艾美商城基本建成并开始全面招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总产8.6万吨,实现“十二连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3.3亿元,增长8.1%。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把解决群众关切作为根本追求,着力惠民生。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坚持把更多的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投入3.8亿元实施30项民生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1.04亿元,救助群众2.8万余人。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034套,新开工1304套。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投入3810万元,实施集贸市场改造、绿化提升等惠民工程6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杜集腰鼓和威风锣鼓登上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国家级大舞台,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大庄葡萄博物馆建成开馆,成功举办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届段园葡萄采摘节。强化利益导向政策落实,促进人口计生转型发展。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矿山集街道荣获全省卫生乡镇称号。圆满完成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档案、卫生、司法业务用房开工建设。强化机关事务管理,实施区政府大院绿化美化和畅通改造工程,办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管理、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科普、老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杜集建设,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全面建成。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治超控违等重点领域监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推行网上信访。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得到新加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主动公开信息2.6万余条,办理市长信箱、市长热线和网上留言259条。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政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各位代表!2015年的顺利收官,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二五”,我们有效破解瓶颈制约,经受住了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严峻考验,开创了美好杜集建设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快转型步伐,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生产总值由43亿元增加到86亿元,成功实现翻番目标。财政收入连续跨过2亿、3亿大关,年均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产值年均增长29.3%,安徽矿机连续两年入选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芬矿机获评全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淮北矿山机电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皖北唯一一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次产业比重由11:64:25调整为8:62:30,结构更趋合理。

过去的五年,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亿元,安徽矿机、银龙三佳高铁轨道板、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学院东路、龙昌路、淮海东路、东山北路、省道202北段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通车,矿山集沿梧桐北路、北外环至杜集经济开发区8公里燃气管道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9664万元,新改建农村道路123.2公里。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16万套,分配入住3086套,解决1.1万人住房困难问题。

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圆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与徽商银行联合设立徽银城镇化1号基金,成立通力实业有限公司,打造融资新平台。创新开发区运作模式,“1+6”改革方案顺利实施。先后与韩国抱川市永中面、徐州市铜山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外交流不断深化。累计经市认定规模项目98个,利用省外资金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年均增长28.3%。

过去的五年,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社会面貌变化巨大。强化城市管理,大力开展市容、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主次干道全部实行市场化清扫保洁。东湖、龙岱河环境治理基本完成,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突出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双楼、大庄、童台等7个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南山风景区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段园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集体经济“空白村” 全面消除。朔里获批全国重点镇。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林地2.3万亩,绿化荒山1.6万亩,区内石质山全部披上绿装。在全市首创农村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街道)转运”机制,全面巩固“三场两站”“三线三边”治理成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我们注重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8%。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多层次、普惠型的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7.3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荣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称号,任庄村、石台镇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认定。卫生综合目标考核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连续八年全市第一。荣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六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荣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石台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和社会综合治理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五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全力作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转型发展新突破。实践充分表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精神与杜集实际紧密结合,就能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杜集特色的发展之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扩大开放与增强内生动力紧密结合,就能为跨越崛起积聚强大势能;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优化政治生态与凝聚发展合力紧密结合,就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各位代表!五年的艰辛付出,奠定了全面转型的坚实基础,开启了加速发展的崭新征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35万杜集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班子久久为功、接力前行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国家和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为杜集发展作出贡献的投资者、建设者和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依然存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财源支撑后劲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尚显不足,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还不及时不到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实施“十三五”规划,谱写美好杜集新篇章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更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制造强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我们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我省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和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度实施,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空间。我市列入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高铁联络线和东部新城区的加快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站在“十三五”历史新起点,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阶段性新特征,立足发展新实践,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区委六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转促”为主引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通过五年努力,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装备制造集聚区、现代农业引领区、城乡统筹发展区、绿色生态示范区”。

围绕“五区”建设,重点把握五个方面:

(一)坚持创新发展,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落实“调转促585”行动计划,实施“智造”强区战略,抢抓“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机遇,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突出内涵式改造和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加快开发区提档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杜集”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到“十三五”末,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建统筹推进新格局

借力城市东进,推动高岳和矿山集组团发展,建设现代商贸服务和产城融合街道;以全国重点镇和文明镇为基础,支持朔里建设城市北部门户重镇,石台建设精致文明镇;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段园建设跨省合作示范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加快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协调推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坚持绿色发展,塑造生态文明新优势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加大东湖湿地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和旅游开发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区域合作新高地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全面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建设。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扩大外贸规模,优化外贸结构,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教育。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法定保障人员全覆盖。培育精深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新计划生育服务方式,提高人口发展协调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2017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三、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调转促585”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坚持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积极落实降低企业税费、财务成本和物流成本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当前困难,保持竞争优势,增强盈利能力。紧盯企业生产、销售、用电量等关联指标,抓好监测分析和动态预警,“一企一策”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积极帮扶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果断处置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继续深化“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搭建银企担对接、产销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平台,主动开拓市场,稳定企业发展。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按照“四督四保”的要求,积极推动常熟标准件、海螺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21个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口子产业园、上海电气秸秆发电等22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中联机械、力诺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完善口子农业园、百慧生态旅游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做好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符夹线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施工环境、征地拆迁等保障工作。

(二)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转促的重大举措,聚焦核心技术,强化政策支持,推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支持康迪纳电力设备、中矿电子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开诚变频设备、金鑫电动车、日月电器等项目建设,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深化与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组建省高端矿山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推进新立超级电容等12个工业转型升级技改项目,依托安徽矿机、山河矿装等骨干企业,抓好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提升,形成更具优势和竞争力的高新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

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与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支持辖区省属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向现代服务业拓展。进一步扶持淘宝村电商产业园做大做强,拓宽电商发展空间。做精生态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挖掘子张文化内涵,深度谋划东部精品旅游线路,办好第三届段园葡萄采摘节,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三)巩固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紧抓不放,全区动员、全员发动,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新进展。瞄准重点领域和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提升招商引资产业融合度和投资强度。依托人脉关系、客商资源,全面掌握江浙沪粤等地产业转移的范围和对象,筛选确定承接的重点产业和项目。鼓励各载体单位依托现有厂房、低效闲置土地开展“零土地招商”和“二次招商”。持续跟踪众泰新能源汽车、中装绿色建材城等意向投资项目,力争全年完成规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引进3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

加速开发区提档升级。落实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各项举措,提高规划和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开工建设山河大道,加快服务大厅、道路标志标识、出入口形象设计等建设,统筹推进绿化亮化美化,下大力气提升开发区形象,助推“二次创业”。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鼓励中芬矿机、科雷伯格等一批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速优势集聚升级,全力争创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积极融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省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继续做好产城融合、社会保障、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平台建设,实现所有权力事项网上公开运行全覆盖。全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继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抓好矿山集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南山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工资和公务用车改革。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进一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扩大养老院公建民营试点,完善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融资方式,用好用活徽银城镇化1号基金。转变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健全土地利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五)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发挥好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0个,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探索推进“互联网+农业”新业态,以段园葡萄、浩琛有机农产品等品牌为突破口,做大线上销售。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开工建设安民路、龙发路、新湖路安置点配套工程,实施开渠西路、学院西路等6个道口和梧桐中路改造,力促龙山北路、高铁紫昱东路、站前路等开工建设。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目标,积极争取利用国开行、农发行长期低息贷款,倒排时间节点,严格调度考核,强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全年开工建设7560套(户)。建成孙庄、东庄等5个街心公园和绿化节点。实施石台、纵楼等6家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城管、环卫、控违联动机制,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大提升。强化水和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全力以赴打好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战,全面落实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任务。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统筹联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以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道路畅通、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朔南、毛庄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带动全区村庄面貌改善。大力提升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走出一条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34项民生工程,逐步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标准,切实做好城乡低保、五保户、残疾人保障、城乡医疗救助等底线民生保障工作。实施段庄、坡里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再解决1.5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完善社会保险数据库。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和建后管养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民生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确保全年完成1560人的脱贫任务。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和满意度。深化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推进科普、档案、地方志、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管理、地震等工作。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推行“阳光信访”。认真做好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持续推进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运输,有效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国防和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我们将始终树立公仆意识,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旧的路径依赖,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增强发展活力。把握机遇,用好用足政策,有效集聚要素,在突破瓶颈制约中加快转型升级。二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时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扩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范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三要强化责任。践行“三严三实”,勇于担当,勤勉工作,把五年规划分解到年度,具体化到项目,逐季逐月抓好落实。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性投资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四要便民利民。尽心办好群众生活中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细微之事,尽力帮助群众解决生老病残等生活困难,让老百姓更有舒适感;着力解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安危的问题,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主动顺应群众改善物质条件、提高健康水平、追求精神生活、维护基本权益等新期待,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杜集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各方面力量,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建设美好杜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