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杜集区乡村振兴局) > 乡村振兴(精准脱贫)
号: 003088028/202307-00026 信息分类: 乡村振兴(精准脱贫)
内容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日期: 2023-07-28
发布机构: 杜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杜集区乡村振兴局) 生成日期: 2023-07-28
称: 2023年上半年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及“两强一增”工作开展情况小结
号: 词:

2023年上半年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及“两强一增”工作开展情况小结

来源:杜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杜集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07-28 15:38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现代农业发展。

1.粮食生产。午季粮食生产11.56万亩,完成优质专用麦面积8.15万亩。开展小麦春管,完成午季粮食生产田管17.04万亩次,其中追施返青拔节肥9.5万亩次,化除11.56万亩次,春灌8.1万亩次,春季病虫害防治9.5万亩次,午季粮食单产504.6公斤。落实完成夏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0.6万亩、大豆2.16万亩。宣传动员小麦赤霉病防控全覆盖,完成购买防控药剂4.8吨。

2.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组织举办冬春农民培训、示范展示基地观摩培训等各类培训4场次,培训经营主体290人次。化肥农药同比继续保持稳定使用量较基期零增长。

1.化肥减量增效。2023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8.24万亩次;机械施肥返青拔节肥9.5万亩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97万亩,夏种种肥同播技术推广面积8.25万亩,推广应用高效新型肥料约4800吨(商品量),商品有机肥约9000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41.5%以上,有力推进了全年化肥使用量减量增效。

2.农药减量化。持续做好科学安全合理用药技术指导、培训工作,督导农药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家,示范面积9130亩。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施农药减量工程,推广精准施药及减量控害技术,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融合等一系列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完成小麦赤霉病防控政府服务8万亩次,全区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24.06万亩次,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农药保持基期零增长。完成农药使用量统计调查,全年农户农药使用量调查50户。开展平台应用指导,依法督导经营者和使用者应用管理平台,做好农药电子台账,全面落实农药购买实名制,上半年上报信息条数3106条。

3.农业生产要素服务。采取购买服务或先服务后补贴等方式,支持辖区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农业企业发挥在春耕备耕、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4.促进土地流转。2023上半年,全区总耕地面积12万亩,杜集区土地流转面积为75090,流转率达到60%,其中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发展迅速,耕地流转面积300亩以上27380亩,农户亩均流转收入600-900元左右,有效盘活农村耕地资源,发挥价值。

5.积极培育示范经营主体。通过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发挥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2023上半年,杜集区积极组织3家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申报省级示范主体;组织12家家庭农场,5家合作社申请淮北市示范家庭农场及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新增3家省级龙头企业,两家省级龙头企业监测合格。

6.助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依据《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扶持政策(暂行)的通知》(淮政办[2021]20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组织经营主体申报,并认真筛查,经核实,现共有淮北市杜集区乐土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共申报91个项目,区级组织申报共计金额1250万余元,目前已完成区级初审,上报至市级。

7.积极培育产业带头人。经推荐筛选,最终筛选出60名产业带头人,实现了辖区内所有村全覆盖。产业带头人经选出,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在辖区内帮助农户解读国家补助政策、带动农户建立示范主体,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8.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一季度全区秸秆产业化利用量达到15000吨(不含秸秆发电)以上,其中秸秆饲料化用量6000吨、秸秆固化成型用量8000吨、秸秆基料化和肥料化等其它方式利用量1000吨左右。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台账格式,详细记录秸秆入库、出库、利用方式等信息。继续跟进2022年签约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00万以上,完成率达到了80%以上。完成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签约项目审计工作,目前已完成投资额财务审计,正在向区财政争取财政奖补资金。

9.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目前,我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已实现2000吨的果蔬累计存数量,预计全年可突破5000吨,大大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当季销售的压力,可实现错季销售,让生产主体在市场上“化被动为主动”,总体上可提高经济效益20%到30%之间。2023年,已有3家建设主体完成网上申报,分别是淮北市杜集区狄影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北市杜集区常见家庭农场和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开心家庭农场,申请建设总库容6000立方米左右,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计划使用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

10.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监管主体的巡查检查力度,上半年排查重点监管主体46家次,出动监管人员9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印发合理用药明白纸86张,上半年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上半年,全区12个快检室检测样品5386批次,检测合格率100%,检测数据同步上传省快速检测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配合国家省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豇豆及其它蔬菜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抽检结果全部合格。积极培育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今年上半年已有4家生产主体1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品认证,上传各种信息200余条,注册主体带码销售农产品192批次,生产溯源码2052个,开具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1032张,附证销售农产品2350吨。上半年,我区共推送12家生产主体为省“红榜”企业。

(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1.科技强农。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已发展到53名。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高校院所+企业+基地+行政村”模式,淮北市正源养殖场被列为“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技术推广基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及“淮北嘉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发展优质专用粮食6.8万亩。持续打造“淮优”农产品,组织区域企业(育之宝、金禾家庭农场、开心家庭农场)申报“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023年新增13个绿色食品认证。实施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以粮食、畜禽、果蔬产业为抓手,发挥农产品加工“接一连三”的作用,促进农产品转化升级,加快“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建设,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水果)加工供应基地1个(润丰),新增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水产品)加工供应基地1个(国贵);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申报建设数字化工厂(畜牧业)1个(高策智能化高效养猪场)。

2.机械强农。夏收期间积极宣传农机安全,发放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明白纸,加强“两强一增”宣传积极组织调研。积极开展农机补短板、强弱项行动,积极与农机生产企业对接,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会商,加强合作 3月份与安徽维美德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联合拟研发自走式清废机。支持研发企业与安农大工学院对接。积极支持研发企业与安农大工学院联合行动,努力加大产学研结合,促进我区补短板,强弱项行动能更好的落到实处。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天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将于近日完工。继续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农机购置补贴预录入申请资金123.452万元。

“三夏”期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5000多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26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380多台,配套农机具1350多台,小型农用车3000多台。圆满完成小麦抢收任务11.56万亩,小麦机收水平99%以上,完成夏播玉米8.25万亩,玉米机播水平97%以上。农机安全暨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350多人。

3.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区直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区域招聘会。开展四项收入扩增行动,要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这个平台,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落实50亩以上种粮主体金融支持政策,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经营。一季度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45元,同比增长5.3%,位居全市第一(濉溪县5.3%、相山区5.0%、烈山区5.1%)。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2373元,同比增长7.5%以上。

(三)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积极开展双招双引,今年以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重点聚焦长三角、徐州都市圈,围绕产业发展一体化,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实施农业产业招商,2023年以来,先后赴山东兰陵、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上海安徽濉溪商会等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截至目前我区“双招双引”平台新增在谈项目3个(台州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杜集区绿沃川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杭州好吉色食品有限公司悦享客项目和中首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有机肥项目),签约项目1个(淮北石台智慧产业园项目),开工项目2个(相龙家具项目和渔业研究基地项目),投产项目3个(格瑞斯、瀚元服饰和高策新型饲料厂项目),投资总额25.78亿元。

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上海农交会、小岗大会、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推动我区农产品走出去。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农产品及周边农副产品提供良好的线上销售渠道。

(四)畜牧水产业发展有效提升。

截至5月底,我区生猪存栏6.93万头、出栏5.3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0.57万头;牛存栏0.93万头、出栏0.26万头;羊存栏1.56万头、出栏0.70万头;家禽存栏48.47万只、出栏64.1万只;肉、蛋、奶产量7972.7吨。全区水产品产量 5304 吨。

1.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春季强制免疫。按照省市动物防疫有关文件要求,全面部署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规模养殖场的程序化免疫和散养户的强制免疫注射工作,做到应免尽免。继续抓好牛羊口蹄疫、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工作。截至到目前,已完成春防免疫进度的100%,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加强渔业稳产保供。加强渔业稳产保供,大力推广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主推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河蟹、鲈鱼、甲鱼等名优水产养殖面积增长较快。1-5月份全区水产品产量5304吨,同比增长3.6%。

3.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积极实施推广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加快推进全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1-5月推广池塘绿色健康养殖4500亩,落实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面积2000亩。

4.强化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严格兽药经营及使用环节监管,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禁用及停用兽药。全区有兽药经营店5家,规模养殖场(大户)82家(其中:猪场8家、牛场30家、羊场5家、蛋鸡场15家、肉鸡场8家、水产养殖16家),1-5月份共检查兽药经营店9家次,未查出禁用、停用等不合格兽药销售;检查规模养殖场 96家次,未查出禁用、停用等不合格兽药使用现象。猪、牛、羊出栏“瘦肉精”抽检 720头(只),均为阴性。

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严把产品出场关,肉品经检疫合格、肉品质量检验合格方可出厂。1-5月份屠宰量7220头。严格落实生猪入场监督查验、宰前瘦肉精及非洲猪瘟抽检、同步屠宰检疫、检疫记录及出场记录等制度。生猪宰前“瘦肉精”抽检、非洲猪瘟抽检,均为阴性。1-5月病害猪(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12头(折合)。

(五)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六清一拆”为目标,围绕村庄陈年积存垃圾是否清理、村内沟塘是否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是否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是否清理、废旧广告牌是否清理、无功能建筑是否清理。截至目前,全区共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762吨,清理乱搭乱建95户,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800吨,清理村内沟塘数量175口,清理村内沟渠数量390公里,清理村内废旧广告牌932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做到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

2023年我区改厕任务1468户,目前,已完成1350户,完成率为92%。今年改厕因地制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模式多为纳管直排式(不需建化粪池),粪污直接排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有效减少污染。

2022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5个,重点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目标,建设内容主要有雨污管网工程、坑塘治理及房前屋后整治、道路提升、村庄绿化等,目前整体工程进度已达95%以上。建成后将打造一批乡情浓郁、底蕴丰富、生态宜居、个性独具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