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目标任务,聚力高质量收支。一是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积极摸排税源,重点协调口子税收分配新机制,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努力培育新税源,继续加强基金招商管理,保障优质项目资金需求,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把“三保”支出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习惯过紧日子的若干举措》,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保障全区重点项目建设。
(二)兜牢“三保”底线,改善高质量民生。发挥好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线”作用,重点保障基本民生领域的投入,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着力保障教育、医疗、科技、就业等民生领域的资金需求,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在保障基层“三保”上精准发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三)抢抓政策机遇,助力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经济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等上级转移资金;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申请,提高项目入库率,保障发展持续性和稳定性;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积极参与我区重大战略项目建设,积极向上对接产业基金,招引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并形成产业集聚,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支撑作用;持续搭建政银企担沟通桥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让更多“金融活水”支持企业发展,做大产业规模。
(四)强化债务管理,风险高质量管控。严格执行省政府核定我区政府债务限额,将应付本金利息足额列入预算,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偿还,积极争取隐性债务置换,确保保交楼贷款按期偿还。加强专项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提高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尽快产生效益,科学研判债务风险,适度增加债务规模,确保不发生财政债务风险。压实属地金融监管责任,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持续开展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排查,加大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坚持依法理财,夯实高质量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扩大财政监督社会影响,营造良好执法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严格预算执行和“三公”经费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继续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严格政府采购管理,打造“阳光采购”政府采购市场交易环境。加强内控制度完善,积极开展财会监督,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相互制约的“大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