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把握这个关键节点,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切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一是努力保持经济合理运行,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力兜住“三保”底线,切实增强财税意识、征管意识,牢牢抓住财税工作关键点,严格落实财税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任务定量化、责任明确化、完成时限具体化的要求,压紧压实责任,落实落细措施,提升财税管理水平,千方百计增加财税收入,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撑,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努力完成全年任务。积极培育新税源,对水泥行业、煤炭行业和建筑行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专项债资金项目实行重点管理,严格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和税收跟踪制度。扎实做好项目建设资金拨付后税款的跟踪入库,切实增加税收收入。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和罚没收入征收入库等非税收入,确保应收尽收。
二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充分认识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预算编制和执行理念,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坚持“ 先看项目再安排预算,资金跟着项目走”。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严格控制运行成本,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在兜牢“三保”底线的基础上,突出支持重大政策、重点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
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资金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机制,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提高2023年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质量,确保高标准完成绩效目标编制,做到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四是发挥财政金融联动作用,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助企纾困、结构性和阶段性税费减免、以及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行业税费优惠政策,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支持市场主体和重点行业发展。持续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优化落地招商企业的营商环境,在要素保障、金融支持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畅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渠道,加大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园区贷”、“科技贷”、“人才贷”等新型贷款业务,不断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五是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债务系统监控,将所有政府债务纳入系统统一管理。科学统筹本级财力和专项债券,强化债券支出统计监管工作,落实落细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建设和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助推重点项目尽早落地见效。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积极谋划杜集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经开区都市产业园、乡村振兴建设二期等项目,充分发挥专项债支持地方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六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坚决兜住底线补足短板。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牢筑牢民生底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集中更多资金向教育、医疗、社保、“三农”、乡村振兴等民生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保持年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在80%以上。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见效落地,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真正增强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