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五年。五年间,财政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动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资金绩效不断提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防风险,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2016—2020年财政工作概况
(一)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综合财力逐步壮大。
聚焦稳增长,财政部门在多举措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税征管,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1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2.92亿元,同比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466万元,同比增长12.8%。总收入中税收收入11.7亿元,占比90.6%,税收质量进一步提高。五年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较2015年总收入5.9亿元增长80%,年均增收超亿元,年均增长19%,超额完成9.7亿元“十三五”目标,为全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财政支撑。
(二)资金绩效不断提升,支出结构逐步优化。
统筹财政资金,提高财政配置效率,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坚持“三保一突出”,资金绩效不断提升。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完成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规范了预算执行管理。持续压减一般公用支出,“三公”经费支出由2015年1560万元降至2020年727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降为290万元,更多资金投向民生、扶贫等事业,民生领域支出始终保持占总支出的80%以上。2019年启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通过结构性减税、财政贴息、金融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能,助力重点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一是减税降费惠企利民。2018年减税政策开始实施,随后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年累计减免企业税费约3.6亿元,在2020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414个区县中,杜集区取得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2016年落实“徽银-城镇化一号基金”5亿元,争取政府债券资金3亿元,推动开发区及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园区对项目集聚的吸引力、产业集群的支撑力和区域发展的带动力。三是政银担合作化解融资难题。2016年我区控股的安徽盛典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加入“4321”政银担合作融资体系,累计向盛典融资担保公司注入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8207万元,实现国有控股,放大担保倍数。每年贷款担保资金3亿元左右,到2020底累计已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11亿元,“4321”在保余额2.88亿元,在保企业59户。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杜集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成立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并制定《杜集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完善了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投融资工作规范运行。五是创新开展金融贷款产品。推广税融通、小额贷款、续贷过桥、劝耕贷、疫情贷、党建引领信用贷等专项资金等业务,为中小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及个人提供短期资金支持。建投小贷公司累计为72户企业贷款3.25亿元,为31名个人提供贷款3267万元。党建引领信用村(户)建设自2019年开展以来,11个村、39个新型经营主体或7个村级组织获评信用户,授信金额2.36亿元,累计用信5523万元。“劝耕贷”自2018年以来累计为33户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315万元。六是企业上市挂牌成效明显。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落实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展股权直接融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累计上市(挂牌)44家企业,其中上市新三板1家、挂牌四板43家。
(四)做优做强融资平台,推进市场化运作。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推进进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体制改革。东兴建投自2016年起实行市场化运作,2017年重组成立淮北市东昱建设投资集团,经过不断发展壮大,集团拥有全资子公司10个,控股子公司2个,参股子公司1个,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实行市场化经营。截至2020年末,集团公司总资产106.75亿元,净资产85.94亿元,资产负债率19.49%,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亿元,上缴税金641万元,净利润8073万元。东昱集团充分发挥融资和项目建设功能,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极大的贡献。
(五)坚持民生为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七有”,兜底线、补短板、提弱项、强基础,各项民生工程政策高质量落地见效,辖区居民基本生活持续得到保障,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五年滚动实施4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9.89亿元,其中棚户区改造投入86.77亿元,各级财政投入13.12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低保、残疾人等困难人员救助资金1.18亿元,健康脱贫兜底保障1.2万人次,办理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案件1724件,投入153万元改造农村危房89户,建设“四好农村路”220公里,改造棚户区19785户(套),改造农村厕所1.65万户,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6.8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6万余人,3万名老年人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2019年整合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7万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累计投入2645万元,实施98个项目,涉及道路、排水、公厕、路灯等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我区民生工程工作获得省绩效奖补,为淮北市唯一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