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集区民政局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号: 00308780X/202404-00017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内容分类: 民政、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扶贫 发布日期: 2024-04-22
发布机构: 杜集区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24-04-22
称: 杜集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24年杜集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号: 杜民字〔2024〕13号 词:

杜集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24年杜集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杜集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04-22 16:54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杜民字〔202413

            

杜集区民政局关于印发

2024年杜集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街道)民政办、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2024年杜集民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推进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2024年杜集民政工作要点

 

 

 

2024422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4年杜集民政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杜集民政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履行新时代新征程民政职责使命,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稳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杜集建设新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一、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定践行“两个维护”,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党的政治建设责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推动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民政领域得到全面落实。

(二)聚焦党风廉政,推动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强对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开展警示教育,及时传达纪委通报,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不碰红线、守住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红脸出汗谈话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处置、早预防,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民政队伍,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更高质量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三)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339号),按照市民政局统一部署,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推动政策衔接并轨,实行由政策兜底帮扶的脱贫人口同通过产业创业就业帮扶稳定脱贫的人口分类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五)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按照省市新修订的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精确准入条件、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审批确认时限等相关要求,确保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提质增效举措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进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电子化,强化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工作机制规范化,落实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多元化。

(六)促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依托淮慈救助帮扶信息平台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多样化救助帮扶。根据省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淮北市202450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强化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规范建设。2024年底,全区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全部规范登记为社会团体。

(七)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落实《安徽省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根据2024年全区社会救助综合治理重点工作安排,指导镇(街道)持续持续开展社会救助突出问题整治。做好社会救助领域信访工作。

三、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八)强化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保障资金,规范资金发放。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工作,做到精准保障。严格实施明天计划医疗救助项目,全面开展孤儿医疗康复和常规体检。规范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组织开展孤儿助学资金监管指导。协同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教育、医疗等综合保障。

(九)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儿童救助工作。充分发挥未保协调机制作用,推进全区5个镇(办)未保站建设,为辖区内未成年人提供个案管理、心理疏导、关爱保护等服务,积极争创1家首批市级示范型未保站。依托辖区社工站现有设施,升级硬件和软件,拓展服务对象范围,创新转型升级未保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弃婴管理工作,细化具体落实办法,切实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指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时救助流浪等监护缺失儿童,依法履行民政部门临时监护职责,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建立监护缺失儿童个案管理制度,加强跟踪回访、源头稳固以及关爱帮扶,促进其健康成长。

(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贯彻落实国家 15 部委《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等五大专项行动,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化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按照一年两排”“一月一访,全面落实常态化巡访和预警式派单相结合的入户核查制度。试点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进社区工作。开展全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建立基本关爱服务清单。落实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政策,细化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政策措施。试点开展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

(十一)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贯彻落实民政部等5部委《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和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相关工作部署,督导各镇(办)逐步构建家庭+学校+机构+社区+慈善力量相互衔接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组织开展以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皖美护童——情满相城 护未成长系列活动。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有需要的社会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十二)打造皖美护童——情满相城 护未成长工作品牌。打造皖美护童——情满相城 护未成长工作品牌,启动假期服务、心理健康、队伍培育等行动。积极组织参加省民政厅开展的最美儿童工作者(包括最美儿童督导员、最美儿童主任、最美孤残儿童护理员)选树选拔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儿童工作者服务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

(十三)依法依规开展收养登记。落实《关于收养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规范收养登记程序。加强收养登记机关建设,规范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档案管理等工作,依法办理收养登记。组织开展全区收养业务专题培训。落实逢收必评要求,确保收养评估率达到100%。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家庭收养福利机构残疾儿童。

(十四)加强儿童福利政策宣传。加强新修订的《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最美儿童主任为核心和骨干,建立基层儿童福利政策宣讲队伍。每年6月开展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宣传月活动,集中开展孤儿救助保障等各项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儿童福利政策知晓度。

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十五)推进养老服务法规政策贯彻落实。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淮北市养老服务条例》《杜集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杜集区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方案》,推进和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落实乡镇(街道)开展探访关爱服务的主体责任,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监护义务,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探访关爱服务,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特殊困难老年人周探访率100%,探访关爱服务对象为居家养老的高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

(十六)优先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打造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夯实“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24年项目原则上依托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改造面积不少于500平方,要能备案成养老机构,能投入使用,能达到三区一平台建设标准,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与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联动,以多种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健康指导、陪同就医等服务,体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一体化。重点工作:矿山集省级示范嵌入式朱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体)建设,石台镇省级示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体)建设、高岳街道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体)建设。

(十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2025年底,在巩固现有老年助餐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全区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中的老年人,以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助餐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到2026年底,全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巩固,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服务网络,不断提高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和水平。重点工作:各镇(街道)积极落实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实施方案》通知精神,优化服务供给,做到建设质量达标,数量服从质量,确保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围绕农村老年人迫切需求和现实困难,聚焦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政策保障支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不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制度、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壮大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水平,构建家庭履责、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相结合,专业服务与互助养老相协调的农村养老体系,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重点工作:各镇(街道)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增效,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能力和保障水平。2024年朔里镇新增村级养老服务站1个。朔里镇沈集村、罗里村,段园镇欧集村服务站实现可持续运营。矿山集街道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委托经营。

(十九)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产业扶持,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公平竞争、服务便捷、充满活力的居家适老化市场,引导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满足城乡老年人家庭的居家养老需求。要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改造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上对象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等。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对象范围,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工作实效。重点工作:全区改造任务250户,各镇(街道)各50户。

(二十)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鼓励沪苏浙优质养老资源通过合作共建、设立分院、整体搬迁等形式到我区布局兴业,培育连锁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每年至少谋划、编制不少于3个养老产业项目,每年至少落地1个养老产业项目。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政策,逐步补齐老旧小区设施短板。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组织参与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丰富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培养1家智慧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工作:各镇(街道)每年至少谋划、编制1个养老产业项目,每年至少落地1个养老产业项目。重点工作:高岳街道雅苑夕阳康养中心居家养老智慧系统运行、矿山集街道省级示范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智慧院建设。

(二十一)强化综合保障能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等国家标准。支持优化养老机构补贴政策,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普惠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提升失能照护能力。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落实省民政厅制定的养老机构行政检查办法实施细则,完善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日常监管,消除养老服务机构建筑、消防、食品、服务、非法集资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力度,有效防范化解民政服务机构重大安全风险。重点工作:消防安全考核、食品安全考核。高岳街道低收入老年人能力评估、淮北市东黎老年公寓明厨亮灶改造。

(二十二)医养结合创新发展试点。建立医养结合工作协调机制,分类指导辖区内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根据医养结合服务特点,合理确定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做实医养签约合作,结合本地区实际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细化签约内容,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慢病用药保障、康复护理等服务,辖区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达100%。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组建医养联合体,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与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联动,以多种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健康指导、陪同就医等服务。重点工作:高岳街道高岳双楼敬老院打造具有照护、医疗、康复以及安宁疗护为一体的康养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护理型床位建设。矿山集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五、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

(二十三)提升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能力。积极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牢牢把握双重管理体制不动摇,协同党建工作机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布局。持续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加快低效、无效社会组织出清。

(二十四)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执法机制。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综合监管体制。加强化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监管。加大抽查审计力度,实现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全覆盖。健全年检年报制度,规范社会组织年度报告内容和信息公开方式。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共享与公开,健全活动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推动信用联合奖惩。

(二十五)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贯彻落实民政部《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规范社会组织名称审核和使用。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依法按章办会水平。扎实做好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六、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二十六)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做好2024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关注和参与社会工作事业,凝聚志愿力量,展示社工风采。开展2024年度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提质升级,开展服务实践和宣传推广,积极做好杜集区社工站规范划建设运营专项督导及评估。

(二十七)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慈善宣传力度。结合中华慈善日安徽慈善宣传周等时段,加大公益慈善宣传力度。做好新修改的《慈善法》宣传贯彻工作,弘扬慈善文化,努力提升慈善认知度和认可度。大力发展社区慈善。推动社区(村)基金和救急难互助社有效衔接。完成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工作,动员引导广大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慈善,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做好慈善周宣传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倡导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打造特色慈善品牌。规范慈善监督管理,结合推进实施阳光慈善工程,重点就慈善组织和重大慈善活动的信息公开、募集善款管理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扎实做好对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活动、慈善项目开展、慈善信息公开等日常监管工作。

七、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二十八)稳慎推进殡葬改革。贯彻《安徽省殡葬管理条例》《安徽省公墓管理办法》,落实殡葬服务市场规范和公墓建设管理、殡葬违法现象治理等具体规定。改扩建1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占用农地硬化墓专项整治工作林地、草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地复合利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殡仪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加强殡葬移风易俗宣传。

(二十九)优化婚姻管理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有效发挥宣传和服务主阵地作用,上好新婚第一课。持续优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拓展线上辅导,推进镇(办) 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站点建设。建设户外颁证基地,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和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服务,依托七夕等好日子做好婚前(新婚)辅导、集体婚礼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层层抓试点、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培树现代文明婚俗新风;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

(三十)做好残疾人福利工作。持续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发放工作。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优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布局,重点打造石台镇童台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点,畅通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双向转介。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助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借鉴其他地市的精康融合行动经验做法。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加强政策研究创制,推动康复辅助器具发展。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准确度。

(三十一)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做好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强化街面巡查救助和转介处置等工作。健全我区流浪乞讨基层服务点推行救助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做法。配合市局开展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全面推进救助管理服务提质增效。配合做好司法系统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攻坚行动。

八、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三十二)稳妥推进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完善地名工作机制,成立地名委员会,明确区直各单位、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加强基层地名管理力量。开展我区乡村著名行动,实施乡村地名标志建设,加强对乡村地名的采集、录入和上图。持续推进背街小巷命名,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对不规范命名、未命名的道路、街巷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规范化命名。加强各类地名标志设置力度和覆盖面,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宣扬地名文化,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做好千年古村申报工作。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完成杜集相山线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任务。

九、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三十三)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指导各村完善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村务公开目录、建立标准化公开栏、建立群众反馈收集机制。宣传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政策,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村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保障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实地督查,定期检查村务公开情况,确保村务公开工作做到内容规范、时间规范、程序规范、形式规范、阵地规范、管理规范、群众满意。不断激发村(社区)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城乡协商工作机制,着力拓展村(社区)参与民主管理路径,推进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村(社区)民议事协商内容更丰富,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渠道更广泛。

(三十四)加快放权赋能,激发基层活力。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层减负的文件精神,按照《杜集区关于规范村级组织挂牌和出具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要求,逐步建立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问题。规范村级组织挂牌,指导村(社区)规范悬挂党组织、村(居)委会、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村(社区)监委会标牌;统一规范标识设置功能类牌子,根据房间主要用途或通用功能在门口悬挂识别牌,进一步优化村级阵地建设。

十、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五)加强民政从业人员队伍培训。推动开展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参加2024年国家及省级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培植民政行业人才认同度和荣誉感。

(三十六)推深做实干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紧贴干部素质需求,创新拓展培训内容,探索建立适应时代步伐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培训模式。做好干部脱产调学,用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平台。

十一、强化民政综合保障能力

(三十七)严格民政安全管理。筑牢民政事业安全发展防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局机关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体系建设。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民政服务机构主体责任,推动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标本兼治消除风险隐患。加强民政服务设施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全区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防护网,确保我区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三十八)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拓宽投诉信访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上投诉、来信、来电等线上渠道反映诉求。进一步健全接待、交办、督办、回访、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严格规范接待工作人员言行,提升信访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主动出击化解矛盾。坚持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作为信访工作首要目标,强化摸排力度,做到主动出击、定点跟踪,确保矛盾纠纷尽早发现,及早化解,切实将信访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十九)推进民政工作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事项合法性、公平竞争审查,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规定,加强行政应诉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和民政领域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政网络和数据安全建设,提升政务信息系统服务水平。

(四十)加强民政宣传和政策理论研究。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整合宣传资源,加强信息报送力度,提高供稿质量。加强新闻传播能力建设,丰富舆情监测和分析手段,强化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深入开展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

(四十一)优化民政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民政事业统计调查制度,遵照执行统计管理办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配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民政领域相关工作。强化项目储备,完善项目库建设,优化项目申报水平、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实施财会监督,开展内部审计,持续抓好审计整改。积极开展资金绩效评价,推动专项资金管理提质增效。加快预算资金执行,强化资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四十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民政力量。持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民政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民政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充分研判全区养老服务产业需求,精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行业政策制定、机构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孵化、康复器具生产制造等方面主动向长三角地区看齐。

(四十三)继续加强民政基础工作。做好行政审批窗口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强化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管理,提高主动靠前服务意识,增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统筹做好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国家安全、保密管理、信用体系、新闻宣传、政务公开、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档案管理等工作。

十二、持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四十四)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严的基调融入民政队伍建设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强化一岗双责,持续强党建、抓纪律、严作风,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把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执行作风建设要求,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民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十五)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在提升为群众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自觉把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到民政职责的具体行动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