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2025年上半年教育发展主要情况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抓好思政建设主阵地。制定《杜集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区配备专兼职思政教师318名,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编制了《杜集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应知应会手册》,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育在经常,实现全员思政、全学科思政、全过程思政。压实各校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二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加强监管联动,落实“双减”政策。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进一步细化校外培训机构包保巡查人员及职责。通过开展春季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五一假期期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两次专项行动以及日常治理行动,对不符合办学资质、违规收取培训费、日常管理混乱、虚假广告宣传、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二是坚持“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武术、戏曲、腰鼓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在全市中小学生戏剧专项展演中,朔里实验初中的戏曲《梨花颂》被选送参加全省中小学生戏剧专项展演,荣获省级二等奖。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淮海东路学校通过打造行走的科学课堂让书本知识“活起来”,常态化组织学生到市科技馆、博物馆、气象局等场所开展沉浸式科普研学活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在2025淮北市第三届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田径公开赛中,杜集区实验小学代表队四年级十字跳获得第一名;六年级短跨接力获得第一名。袁庄实验学校在2025年淮北市“乡村振兴杯”乡村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初中组与小学组双双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小学组已连续三年蝉联冠军。在2025年安徽省青少年软式棒垒球比赛中,袁庄实验学校1-2年徒手级组棒垒球队荣获1-2年级徒手组一等奖。朱庄实验小学十次蝉联淮北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三是立足课堂教学,推动区域教研协作。充分发挥8个首席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聚焦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等重点领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邀请区外学科名师、教学专家2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示范课及教学研讨活动,覆盖全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同时,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等自主教研活动46场。选派40多名骨干教师赴合肥、马鞍山、黄山等地参与省市级教学观摩及学习,并开展二次培训16场。市级优质课比赛18人获奖(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2人),其中2人代表淮北市参加省级比赛。区域内共建共享优质教案、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200余份。申报并开展幼小衔接、作业设计等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2项。
三不断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利用中央和省级资金165.4万元,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舍维修改造学校5所,总维修改造面积 3300平方米。加快重大教育项目建设工作,高岳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工,实际累计完成投资约1.86亿元。龙湖九年一贯制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实际累计完成投资约9650万元。开工建设淮北市第八高级中学教学楼、食堂项目,面积6129.21平方米,包括教学楼部分面积4153.72平方米,食堂部分面积1975.49平方米,总投资3503万元。二是多措并举筑牢校园安全屏障。中小学配备60名兼职心理健康辅导师,年均开展个体咨询300余人次,团体辅导活动150余场。线上开通“杜集心语”视频号及0561-3090201心理健康热线咨询服务。举行“心理健康校校行,共育健康‘心’生活”专题活动,全区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负责人以及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师共计100余人参加。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保障师生用餐安全。健全完善学校门卫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日常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三是统筹推进各段教育协同发展。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目前在籍幼儿609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9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5.5%;普惠幼儿园覆盖率100%。制定《杜集区“安心托幼”行动2025年实施方案》,推动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建设,目前幼儿园开设托班占比53%,完成不低于30%的目标任务。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和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教育工作。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100%;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06%。改善公办高中办学条件,开渠中学食堂主体完工,内部装修正在施工。稳步推进老有所学行动,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0.53万人左右,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2.2万人左右,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四是积极落实教育投入保障工作。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确保“两个增长”。投入175万元用于4所学校进行智慧学校建设,同时加强对学校智慧课堂应用的监督,上半年各学校智慧课堂应用均达到100%。按时完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中职学校贫困家庭在校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2025年春季学期共资助2856人次,资助金额达184.125万元。强化财务监督,完成近年离任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膳食经费管理。严格落实财务公开、项目公示制度,及时在政府网站、学校公开栏公开相关业务信息,提高群众知晓率。五是做好两项督导评估迎检工作。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完成专任教师配比超过1:15的要求,实际达到1:12.7。完善师德教育、考评、奖惩机制,未发生严重的师德师风事件。勤俭办学,教师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实现环保与教育融合。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内教育重点工程高岳、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分别提供优质学位3090、2250个。打破校际壁垒,制度化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区管校聘”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施“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根铸魂”工程,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四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一是实施三大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头雁领航”工程。完善校长职级制,19名校长晋升职级,更新208人后备干部库。“活水赋能”工程。推行教师制度化交流轮岗,2024至2025学年度,完成166人跨校交流,促进师资均衡配置。“青蓝传承”工程。开展名师训练营、青蓝结对等活动,组织100余名青年教师赴江苏仪征研修,实施第二届青年教师培根铸魂工程,全区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活动。二是实施集团化合作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以实施皖北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园)改革。根据省、市安排,我区完成绿地21城实验学校与合肥琥珀中学、双龙实验小学与淮北师范大学、第九中学与市西园中学、朔里实验小学与市第三实小进行结对共建工作。落实区深改委工作要点,实施集团化合作办学改革,成立以树人中学为核心校的杜集区“中学教育联盟”,合力推动杜集区中学教育扩优提质。继续实施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完成小区配建园明志幼儿园移交,由区实验幼儿园办分园。三是积极融徐发展,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区教育局与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主动对接,以袁庄实验学校和绿地21城实验学校为窗口,进行点位上深度交流。同时,继续开展与徐州市创新教育学会、淮海经济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业务交流。4月16日,杜集区袁庄实验学校与徐州市泉山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携手共建”启动仪式在袁庄实验学校举行,双方就教育教学交流、师资培训、学生互动、资源共享等内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书。深化长三角教育协作,持续与江苏省扬州、徐州等地建立战略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学校合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