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结果】杜集区2023年学校美育工作自评结果

2024-01-16 11:26作者:政务公开来源:杜集区教育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0所,其中幼儿园31所、小学18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35855名,其中幼儿园7049名、小学15119名、初级中学8286名、普通高中3689名、中专1653名。教职工2485名,其中专职艺术教师105人。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全部达标。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艺术课程建设。我区各学校严格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3版)要求,开足开齐艺术课程。一是以课堂教学作为抓手,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计划,把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足开齐。坚决杜绝了其他科目挤占、挪用艺术课程课时的现象。二是做好学期评价,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三是课后服务社团增加了国学、吟诵、剪纸、二胡、葫芦丝、鼓号、口风琴、泥塑、版画等传统特色内容。学校通过强化艺术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纯洁了校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配备。现有专职艺术教师105名,所有的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二是加强艺术教育培训。为了提高音乐、美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研室定期组织音乐、美术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课改方面的资料,开展教学观摩、课例研究、大力推行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

(三)艺术教育管理。年初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列出本年度的行事历,下发至各学校。各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教研组,具体安排落实艺术教育工作,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师生全员参与,各校按要求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保证了艺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艺术实践活动及成效。一是4月份与区文旅体局共同举办了“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2023年杜集区青少年系列才艺大赛,并于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了青少年才艺大赛颁奖及现场展演活动。二是积极选送节目参加2023年淮北市中小学生春晚海选,朔里实验小学的《歌伴舞》成功登上2023年淮北市中小学生春晚舞台。各学校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和艺术实践活动。

(五)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各校把艺术教育工作融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切实落实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广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走进校园,浓浓的艺术气息铺面而来,各校充分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利用展板、宣传栏、文化墙、雕塑等来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有的把学生的书画作品放在走廊、橱窗,有的把校园围墙布置成文化长廊,有的把精心设计的校徽放在校园的入口处,有的把校歌作为活动必唱曲目。

(六)美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各学校注重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淮海东路学校德育教育以主题活动月为主线,做到主题化、系列化,每月均结合不同主题,通过班会、励志影片、读书征文等形式将美育与德育有机整合;区实验小学以美育德,构建活力德育体系,培养学生情感美。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对美育的理解、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少系统规划。在现行评价体制,特别是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部分领导、师生、家长,对于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家长对美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相对欠缺,家长培养孩子艺术特长多数出于升学等功利性目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美育的效果难以得到全面巩固。

(二)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和资源设施配备不足,开设美育课程的丰富性有待增加。各级学校美育功能教室和教学设备等硬件资源配备不均衡,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受场地制约,缺乏艺术活动场地、功能用房、设施器材,音乐、美术、书法教室也达不到配备标准。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专职艺术教师数量不足、现任艺术教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三)美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或缺失。学校缺乏系统的美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中缺失美育绩效指标,不利于调动教师实施美育的积极性;课程标准和学科目标中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但对美育要求较笼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对美育指标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刚性不够,存在走过场现象。

(四)学校展现的美育成绩大部分是艺术学科的美育。“大美育”氛围远远没有形成。一方面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美育的范畴和实现途径理解过于狭隘,片面地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甚至仅仅是美术教育,把这项全面性、全员性工作看成是艺术教师的事情,缺乏落实美育任务的意识,一些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对象主要集中于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另一方面美育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受美育素养的限制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学科教师把学科美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一些教师仅仅把美育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建立美育实施管理体系,力求美育工作规范化。加强校领导、教师美学理论学习,从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切实把美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完善美育实施管理体系,构建“课程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的美育工作立体化推进体系,将艺术教育、学科教育过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家长对学生“爱美”要求的支持,形成教育领域重视美育、研究美育、推进美育的浓厚氛围。

(二)发挥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美育。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更加明确的美育分学段和分学科课程目标,与各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相结合,形成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学美育评价体系,引导和要求全体教师重视学科美育功能,挖掘学科美的教学内容,优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意识,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三)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有机结合,协调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施美育可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美育的实施通过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来进行,将美育结合、蕴涵、渗透于其中。统筹制定五育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克服厚此薄彼、各自为战的弊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用好乡村少年宫、社会培训机构等美育资源,丰富课内外、校内外美育平台。

(四)大力开展美育教科研和师资培训。通过国培、教师培训、继续教育、校本教研以及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方式,抓紧培训美育教研、教学骨干教师,加快提高全体教师美育素养,使艺术教师达到一专多能,既能胜任专业教学又可开展通识教学的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