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抢险基础知识——漏洞
1、险情综述
漏洞是横贯堤防的流水孔洞,多见于堤身。漏洞视出水是否带砂而分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两种。清水漏洞多伴随散浸出现,危险性虽比浑水漏洞小,但如不处理有可能发展为浑水漏洞。浑水漏洞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应立即抢堵。
2.主要原因
堤防填筑质量差,堤内存留和潜在的各种隐患。
3.抢护原则
“前堵后导,临背兼施”原则。在临水侧堵塞洞口,截断水源;同时在背水漏洞出口处采取反滤导渗措施,制止土粒流失,防止险情扩大。背水反滤导渗的做法类同管涌抢险。
4.抢护方法
抢护漏洞前,为了截断水源,必须首先进行洞口摸探,找到进水口位置堵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塞堵法
漏洞进口较小且位置明确,周围土质较硬,水浅流缓,人可接近洞口,可用软性材料如棉絮、草包、草捆,以及预先扎制的锥形软楔等物堵塞。在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用黏性土封堵闭气,或用大块土工膜、篷布盖堵,然后再压土袋或砂枕,直到完全断流为止。
(2) 盖堵法
|
此法即先用覆盖物盖住洞口,然后再抛压土袋或抛填黏土,断流闭气。
覆盖物可用彩条布、草帘,或由柳枝、秸料、芦苇等编扎而成的软帘盖堵(见图1-15)。其大小视洞口盖堵范围而定。顺堤坡往下盖严洞口后,再压土袋,抛填黏土,封堵闭气。
当洞口较多、较集中,堤坡较平展且无树木杂草时,可用复合土工膜或篷布盖堵。土工膜或篷布顺坡铺放,覆盖全部洞口,然后压土袋并抛填黏土封死洞口。
(3)外障法
当临水坡漏洞口多而小,范围又较大时,在黏土料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在临水侧构造黏土外障,或修筑子堤进行封堵(见图 1-15)。其中,子堤的修筑方法是,先在洞口附近用土袋筑成围堰,
|
同时在围堰内快速抛填黏土,封堵洞口。
5.注意事项
(1)发现漏洞后,应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查找漏洞进口,并标示位置。
(2)在抢堵漏洞进水口时,切忌乱抛砖石等块状物料,以免架空,使漏洞继续发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