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杜集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3-03-15 14:54来源:杜集区应急管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杜防指〔2023〕1号

杜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

《杜集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防汛抗旱指挥部,区防指成员单位:

按照国家、省、市防汛抗旱工作部署要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制定了《杜集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要将工作要点落实情况作为防汛抗旱工作检查重点内容,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杜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3年3月14日

杜集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水利建设暨防汛抗旱会议精神和国家防办、省防办、市防办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以提升防汛抗旱组织指挥、风险防控、应急保障、基础应急“四个能力”为主线,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一、健全完善指挥和责任体系

1. 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按照上下对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防指组成人员及办公室设置,并明确指挥机构具体职责和相关部门工作分工,理顺与同级防指的指挥关系。充实防办专业人员,积极依托防汛专业队伍,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提高防办参谋水平。(责任单位:区防办、镇(街道)防指、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完成)

2. 强化指挥部指挥功能。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完成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及其手机端应用建设,系统接入各级防办,应用到镇、村级防汛责任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完成)。建立联合值守、会商、指挥机制(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完成)。检查维护雨情、水情、墒情、图像监视和基层监测预警设备、信息传输网络等,确保信息采集准确、传输通畅、同级共享。(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杜集区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

3. 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区、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汛抗旱逐级包保机制,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包保责任人、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区、低洼易涝区等高风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网格责任人。落实城市隧道、下穿立交、地下空间、在建工地基坑等高风险部位管理单位防汛责任人。(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完成)

4. 多层级开展培训和演练。按照区培训镇(街道)村(社区)、镇(街道)培训村(社区)的原则,开展指挥长、防办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抢险救援队伍负责人以及防汛责任人、查险抢险人员等防汛知识培训,提高防汛抗旱业务能力。区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多种形式的防汛抢险演练,磨合防汛工作机制,畅通应急处置流程。推动镇(街道)、村(社区)举行人员转移避险和应急救援演练,暴雨洪涝易发的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创建防汛抗旱示范乡镇的村(社区)至少组织防汛责任人、群众开展1次实战演练。(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5月底前完成)

5.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新修订印发的《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完善区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制定突发重大险情应急抢险预案,完善镇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完成)修订完善城市防洪防涝应急预案(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月底前完成)。修订完善区级消防救援队伍《洪涝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责任单位:区消防救援大队,4月底前完成)

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6. 落实工程度汛措施。组织开展河道、堤防、水库、闸站等防洪排涝工程和城市易涝点隐患排查整治,对汛前难以完成整治的,落实责任人和度汛措施。指导督促完成堤防、开口工程复堤复坝,加强在建涉水工程监管,清除河道阻水围堰、恢复堤防断面,跨汛期施工工程制定安全度汛预案。(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月底前完成)

7.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以镇(街道)为单位,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危旧房屋、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在建工程、沿河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等进行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清单,“一点一策”落实管控措施,强化预警联动。对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建立台账报区防指备案。(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杜集分局,4月底前完成)

8. 推进风险精准化管理。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充实利用信息化手段,试点开展风险隐患“一张图”绘制,明确风险等级、威胁对象、管控责任、管控措施、预警条件,推进风险隐患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研判、管控。(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9. 提升短临预报预警能力。规范各类预警发布,畅通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等预警发布渠道,推动预警直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杜集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应急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区、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建立预警“叫应”机制,明确叫应内容、条件、部门、方式、时效和被叫应责任人、反馈要求等。(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4月底前完成)

10. 强化预警和响应衔接。组织、指导、督促易受暴雨洪涝威胁的学校、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医院、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单位、旅游景区、工矿企业等明确预警接受渠道,落实“关、停、撤、转”响应措施与暴雨、洪水、台风高等级预警联动机制,增强刚性约束。(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

三、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1. 加强抢险救援力量保障。持续推进消防救援队伍防汛抢险救援能力建设。选择一批人员相对固定、能力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防汛抢险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基础应急队伍、抗洪抢险民兵应急连,根据辖区险情灾情特点,有针对性加强装备配备和技能训练,培育打造处置不同突发险情灾情的尖刀和拳头力量,提升队伍荣誉感。摸排掌握汛期可供紧急调用、具备一定抢险能力的施工队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汛前组建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并登记造册。(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人武部、区消防救援大队、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12. 加强防汛抗旱物资保障。全面摸清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情况,根据近两年物资消耗和抢险救援实际需要,推动各级各部门在汛前完成物资补充,并制定物资储备库(点)责任人、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等调运保障措施。优化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布局,在重要防洪工程险工险段、交通不便地区适当前置。掌握辖区防汛抗旱物资产能,对易耗物资、大型装备等积极开展协议和产能储备、政府购买服务。(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13. 提高队伍和物资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防汛抗旱“三大系统”,绘制全区防汛抗旱物资“一张图”和防汛抢险救援队伍“一张图”,实现队伍和物资精准化管理。(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5月底前完成)

四、提升基础应急能力

14. 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汛前完成试点建设。制定防汛重点镇(街道)名录。(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15. 常态化开展防汛知识宣传。通过融媒体宣传手段,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范围的防汛宣传,增强社会公众风险意识。组织发放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明白卡,建设风险宣传栏,用好应急广播,便于群众知晓洪涝风险点、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责任单位:区防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杜集分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五、全力应对水旱灾害

16. 科学会商研判。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规范做好值班信息接报、记录、报告和处置等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和雨水情、旱情发展变化,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动态安排部署防范应对措施,跟踪督促落实反馈。严格执行关键时段领导坐镇指挥制度,强化防指统一指挥、上下协调联动。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创造良好防汛抗洪抢险环境。(责任单位:区防办、区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17. 及时处置突发险情灾情。针对重大险情灾情,快速组建现场指挥部,加强前后方联动,第一时间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确保人员安全。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专业抢险队伍作用,确保重要工程设施安全。(责任单位:区防办、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18. 加强灾后总结评估。及时对灾害防范应对过程进行复盘总结评估,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加强典型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对责任落实到位、风险管控有效、险情处置及时的单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的,及时依法依规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通报批评,视情予以责任追究。(责任单位:区防办、各镇(街道)、区经济开发区防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