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标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表
编号: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生产地址 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 |
分值(50分) |
打分(不符合要求加分) |
发现问题的简述 |
||
企业 资质 变化 情况 |
1.1工商营业执照 |
1.企业工商营业执照载明的企业名称是否与食品生产许可证一致; |
0.5 |
|
|
|
1.2食品生产许可证 |
1.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企业名称是否与工商营业执照一致; |
1 |
|
|
||
1.3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 |
1.企业实际生产的食品品种是否与生产许可证证书载明的许可单元一致; |
1 |
|
|
||
1.4条件变化后报告情况 |
企业的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变化后是否向监管部门进行了报告。 |
1 |
|
|
||
采购 进货 查验 落实 情况 |
2.1采购原辅料索证 |
1.企业对采购的原辅料是否向供货者索取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 |
1 |
|
|
|
2.2原辅料采购记录 |
1.企业是否建立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如实记录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
1 |
|
|
||
2.3食品配料登记 |
企业库存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是否与填报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配料登记表》一致。 |
0.5 |
|
|
||
2.4原辅料库房清洁卫生 |
1.企业原辅料库房、配料间环境是否整洁卫生,是否潮湿霉变,是否有防鼠防蝇等设施; |
0.5 |
|
|
||
2.5原辅料存放 |
1.原辅料是否做到离地离墙存放,涉及速冻、冷藏等特殊要求的原辅料贮存温度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
0.5 |
|
|
||
生产 过程 控制 情况 |
3.1厂区内环境清洁卫生状况 |
1.厂区内是否保持清洁卫生,是否存在妨碍生产、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 |
1 |
|
|
|
3.2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企业自查记录 |
1.企业是否对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进行自查,是否保存自查记录; |
1 |
|
|
||
3.3生产加工设施清洁卫生状况、企业自查记录 |
1.企业是否对生产加工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进行自查; |
1 |
|
|
||
3.4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记录 |
企业是否对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在使用前后进行清洗消毒,是否保存有关记录。 |
0.5 |
|
|
||
3.5产品投料及记录、食品添加物质使用 |
1.是否对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进行计量控制; |
2 |
|
|
||
3.6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 |
企业是否合理确定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有效控制,做好控制记录。 |
0.5 |
|
|
||
3.7生产中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 |
企业人流、物流走向是否合理并满足工艺要求 |
1 |
|
|
||
3.8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
是否按照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设置不同生产加工区域,是否存在原料、半成品、成品往返交叉。 |
1 |
|
|
||
3.9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
企业生产设备、设施是否运行正常。 |
0.5 |
|
|
||
3.10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 |
现场人员是否达到卫生防护的要求。 |
0.5 |
|
|
||
食品 出厂 检验 落实 情况 |
4.1用于检验的设备及化学试剂情况 |
1.企业是否有必备的检验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其中的计量器具是否有合格有效的检定证书; |
0.5 |
|
|
|
4.2检验员的能力 |
1.检验人员是否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是否有培训记录; |
0.5 |
|
|
||
4.3出厂检验项目情况 |
企业出厂检验项目是否存在漏项情况。 |
0.5 |
|
|
||
4.4出厂检验的原始数据记和检验报告 |
1.企业是否保存出厂检验原始数据记录和检验报告; |
0.5 |
|
|
||
4.5产品留样记录 |
1.企业是否设立留样场所,保存留样记录; |
0.5 |
|
|
||
|
4.6自行进行出厂检验企业实验室测量比对情况 |
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实验室测量比对,保存比对记录。 |
0.5 |
|
|
|
4.7委托出厂检验情况 |
对委托出厂检验的企业,检查委托检验机构是否具有法定检验资质,委托检验协议是否在有效期内,委托检验项目、批次是否符合规定;查阅企业送检记录和检验报告,抽查企业委托检验是否达到批批检验要求。 |
0.5 |
|
|
||
不合 格品 管理 情况
|
5.1采购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理记录 |
1.企业对采购的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理情况,是否将不合格原辅料投入生产; |
1 |
|
|
|
5.2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
1.企业对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是否有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 |
1 |
|
|
||
5.3对不合格的整改情况 |
企业对监督抽查和检查发现的问题否采取了整改措施,措施是否有效。 |
1 |
|
|
||
回收食品管理情况 |
6.1建立回收食品登记处理制度 |
企业是否建立回收食品登记处理制度 |
0.5 |
|
|
|
6.2回收食品登记、存放 |
1.企业是否对回收食品进行登记; |
1 |
|
|
||
6.3回收食品处理 |
企业是否对回收食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予以记录。 |
1 |
|
|
||
6.4使用回收食品 |
企业是否将回收食品作为食品原料用于生产 |
1 |
|
|
||
废弃物管理情况 |
7.1建立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
企业是否建立废弃油脂等生产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
0.5 |
|
|
|
7.2废弃物、病死动物的登记记录和存放 |
1.企业是否对废弃油脂等生产废弃物、病死动物进行登记; |
1 |
|
|
||
7.3废弃物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
1.企业对废弃油脂等废弃物的处置是否符合规定,对病死动物是否进行无害化处理; |
1 |
|
|
||
食品 标识 标注 符合 情况
|
8.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
标签是否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等项目,标注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
1 |
|
|
|
8.2营养成分、配料表 |
标签是否标注食品成分、配料表,标注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
1 |
|
|
||
8.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
标签是否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和食品产地,标注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
1 |
|
|
||
8.4保质期 |
标签是否标注保质期,保质期的标注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1 |
|
|
||
8.5产品标准代号 |
标签是否标注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代号。 |
1 |
|
|
||
8.6贮存条件 |
标签是否标注贮存条件,其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1 |
|
|
||
8.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
标签配料表中是否标注了生产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标注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是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通用名称。 |
1 |
|
|
||
8.8生产许可证编号 |
标签是否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标注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 |
1 |
|
|
||
8.9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标签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
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的标签是否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 |
1 |
|
|
||
8.10专供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标签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
专供特定人群主辅食品的标签是否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 |
1 |
|
|
||
8.11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是否符合规定。 |
1 |
|
|
||
销售 台帐 记录 情况
|
9.1建立销售台账记录制度 |
企业是否建立了销售台帐记录制度。 |
0.5 |
|
|
|
9.2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 |
1.企业销售台帐记录是否完整: |
1 |
|
|
||
标准 执行 情况 |
10.1企业标准备案 |
1.执行企业标准的,标准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备案; |
0.5 |
|
|
|
10.2产品与备案标准一致性 |
1.执行标准与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是否一致; |
0.5 |
|
|
||
10.3收录执行最新标准 |
企业是否收集、记录新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
0.5 |
|
|
||
不安全 食品 召回 |
11.1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
企业是否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
0.5 |
|
|
|
11.2不安全食品召回实施 |
在发现有不安全食品的情况下,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开展召回,留有记录。 |
0.5 |
|
|
||
从业 人员 |
12.1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的健康管理 |
1.企业是否建立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
1 |
|
|
|
12.2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 |
1.企业是否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留有记录; |
0.5 |
|
|
||
委托 加工情况 |
13.1委托加工报告情况 |
企业是否有委托加工行为,是否履行委托加工报告手续。 |
0.5 |
|
|
|
13.2委托加工食品包装标识 |
委托加工食品的标识是否与委托加工协议、委托加工报告手续所记载的内容一致。 |
0.5 |
|
|
||
对消费者 投诉登记 及处理记录 |
14.1建立投诉处理制度 |
企业是否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是否有人员负责。 |
0.5 |
|
|
|
14.2投诉处理记录 |
企业是否有投诉处理记录,登记的投诉记录是否载明投诉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食品品种、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具体质量问题。 |
0.5 |
|
|
||
14.3投诉处理措施及结果 |
1.企业是否对消费者投诉的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作出相应处理; |
0.5 |
|
|
||
收集风险监测及评估信息的记录 |
15.1收集与企业相关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 |
企业是否建立收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的制度,是否保存了记录和资料。 |
0.5 |
|
|
|
15.2企业做出的反应 |
企业是否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 |
0.5 |
|
|
||
企业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 情况 |
16.1企业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
企业是否制定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和处置预案,是否有专门部门负责。 |
0.5 |
|
|
|
16.2企业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
1.企业是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查,留有工作记录; |
0.5 |
|
|
||
16.3企业处置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 |
在应当开展安全事故处置的情况下,是否开展处置,留有记录。 |
0.5 |
|
|
||
总计得分 |
|
|||||
检查结论及处理意见(可另附表)
|
|
|||||
被检查单位意见 (可另附表) |
|
|||||
检查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
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签名:
年 月 日(章) |
食品生产类附录3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名称: |
||||||
生产地址: 主要产品: |
||||||
负责人: 联系电话: |
||||||
营业执照编号: 登记证明: |
||||||
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 |
分值(50分) |
打分(不符合要求加分) |
问题简述 |
||
1.资质 要求 |
1.1证照情况 |
有真实有效的登记证明、营业执照。 |
1 |
|
|
|
1.2生产条件变化情况 |
无生产场所搬迁未重新登记、超允许品种目录范围生产、违规接受其他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委托生产食品等行为。 |
1 |
|
|
||
2.生产加工场所 |
2.1外部环境卫生情况 |
外部环境整洁、卫生,无外来污染。 |
1 |
|
|
|
2.2区域分离情况 |
生产加工区域与生活区、办公区有效分离。 |
1 |
|
|
||
2.3生产区域卫生情况 |
生产加工区域清洁、卫生,光线、通风良好,无积水、裸露废弃物或者其他与生产无关杂物,无鼠类、昆虫等侵入,无饲养畜禽等。 |
2 |
|
|
||
2.4工艺布局情况 |
生产工艺布局合理,生熟分开,无交叉污染。 |
2 |
|
|
||
2.5地面卫生情况 |
地面采用水泥、瓷砖等硬质材料铺设,平整、无裂缝、清洁卫生。 |
2 |
|
|
||
2.6墙面卫生情况 |
墙面采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或者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的涂料粉刷,墙面光滑、无污垢,潮湿场所墙面有效防潮。 |
2 |
|
|
||
2.7屋顶卫生情况 |
屋顶采用无毒、无异味材料建造,表面清洁,无脱落、不漏雨。 |
2 |
|
|
||
2.8门窗卫生情况 |
门窗闭合严密、开闭正常,清洁卫生。 |
2 |
|
|
||
3.生产加工设备设施 |
3.1设施配备情况 |
配置满足要求的洗手、消毒、照明、更衣、通风、排水、温控、清洗等设施,使用正常。 |
2 |
|
|
|
3.2设备设施材质及区分情况 |
直接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设施、工具、容器等的材质符合安全标准;接触即食食品与非即食食品的设备、设施、工具、容器明显区分,无混用、误用。 |
2 |
|
|
||
3.3防鼠防虫等其他设施配备情况 |
设置必要的防鼠防虫、废弃物存放设施。 |
2 |
|
|
||
4.原辅材料 |
4.1原辅料进货查验情况 |
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建立进货台账,记录真实完整;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有相应资质。 |
2 |
|
|
|
4.2原料肉进货查验情况 |
原料肉有检验检疫证明,猪肉来自于定点屠宰厂(场)。 |
2 |
|
|
||
4.3配料登记情况 |
所有配料如实登记备查。 |
2 |
|
|
||
4.4原辅料存放情况 |
贮存环境整洁卫生,原辅料离地离墙存放,食品添加剂单独存放,有必备的冷冻、冷藏等设施; |
2 |
|
|
||
4.5原辅料卫生情况 |
原辅材料质量符合要求,过期、失效、变质、污秽不洁及受到其他污染的原辅材料和回收食品单独存放,明确标示。 |
2 |
|
|
||
4.6生产用水情况 |
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
2 |
|
|
||
5.生产加工过程控制 |
5.1关键工序控制情况 |
按照工艺和配方进行生产,对关键加工工序及质量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 |
1 |
|
|
|
5.2生产过程卫生控制情况 |
原辅料、半成品与成品有效分离,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工具、容器等表面清洁无污染,无发霉、生锈现象。 |
2 |
|
|
||
5.3原辅料使用情况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记录真实完整;无添加非食用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行为,无使用过期、失效、变质、污秽不洁、回收及受到其他污染的原辅材料行为。 |
2 |
|
|
||
5.4食品添加剂及消毒清洁剂贮存、保管等情况 |
有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的贮存、保管、领用。 |
1 |
|
|
||
6.人员要求 |
6.1人员健康情况 |
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调离食品生产岗位。 |
2 |
|
|
|
6.2关键岗位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情况 |
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 |
1 |
|
|
||
6.3人员卫生防护情况 |
操作人员保持个人整洁,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饰物、不喷洒香水,不在加工场所内吸烟和吐痰。 |
2 |
|
|
||
7.产品标识 |
7.1产品标识及信息情况 |
有包装食品的标签符合要求,无包装的食品采取适当方式提供基本信息。 |
1 |
|
|
|
7.2虚假标识情况 |
无伪造、冒用QS标志及编号,虚假标注生产者名称、地址、配料表、生产日期等违法行为。 |
1 |
|
|
||
产品储运和销售 |
8.1贮存、运输场所及工具情况 |
贮存、运输食品场所、工具整洁卫生,不受污染;贮存、运输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
1 |
|
|
|
8.2回收及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 |
回收食品、变质食品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处理,留有登记、处理记录。 |
1 |
|
|
||
8.3产品销售记录情况 |
有销售台账或留存票据,产品的销售去向明确。 |
1 |
|
|
||
总分 |
|
|||||
检查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可另附表) |
|
|||||
被检查单位意见(可另附表) |
|
|||||
检查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业主(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