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2020年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根据省市艺体工作调研提纲要求,区教育局分中心学校进行了认真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杜集区下辖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40个村(居),225个自然村,人口34.2万,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全区现有中小学校57所,其中小学34所(含教学点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初中10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2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27087人,其中高中3265人,初中7427人,小学16395人。
一、学校和教师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义、特征、内涵的认识情况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艺体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艺体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艺体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时代学校艺体工作意义、特征、内涵的认识逐步提高。
二、学校艺体工作管理架构及运行情况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政教处、艺体组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全面艺体工作。校长负责建立艺体组织机构,以及开设各种活动的安排,建立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责任,全面负责学校艺体工作的领导工作,教导处负责管理艺体考试档案,艺体组负责学生艺体课成绩,体育健康达标测试及有关资料的统计上报。学校艺体管理机构运行正常。
三、学校艺体教育教学情况
学校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体育课每周1至2年级4节,3至9年级3节,高中年级2节,每天大课30-40分钟,上下午眼睛保健操,下午课外活动半小时;学校音乐美术课1-4年级2课时,5-9年级1课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艺体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艺体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活动开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艺体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学校艺体师资队伍情况
全区现有音体美教师568人,其中音乐专职39人,兼职113人;体育专职108人,兼职122人;美术专职40人,兼职146人。
五、学校艺体竞赛开展情况
1.区教育局和学校每年召开田径运动会,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跳绳、足球等比赛。
2.区教育局和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
3.每学期正常参加市,区组织的田径运动会。
4.积极申报各类特色学校。
六、学校体育工作经费投入、办学条件保障等情况
加大艺体经费投入,2019-2020年,艺体赛事专项拨款70万元,学校艺体经费投入约200万元,保障了艺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校内、校外体育实践活动场所建设、使用情况
全区学校体育活动面积达标,今年新建运动场5个,维修改造3个,投入资金约200万元,学校还根据需要购买艺体器材,投入经费约90万元,为保障学生体质测试正常进行,区近两年投入35万元,淮北八中新建舞蹈房两个。艺体实践活动场所能正常使用,基本上能满足学生上课,训练,课外活动的需要。
八、学校、社会、家庭合作开展体育工作机制、形式、成效及特色亮点
1.体育场所适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2.艺术家进校园,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3创办特色学校,目前我区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学。
4.参加淮北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我区小学组连续7年获得冠军,中学组也多次获得冠亚军,足球小将代表淮北市参加全国足球比赛获得二等奖,参加省比赛获得季军。
九、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建议
补齐短板,特色发展。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艺体均衡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鼓励特色发展。弘扬中华艺体精神,推广中华传统艺体项目。凝心聚力,协同育人。深化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俱乐部打通通道,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开展传统艺体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艺体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艺体项目竞赛体系。深入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艺体在校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