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本级财政决算和202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0-08-12 16:42来源:杜集区财政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本级财政决算

和202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0年7月24日)

区财政局局长 杨登俊

 

区人大常委会: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本级财政决算和202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9年财政决算情况

2019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守为民初心,牢记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稳中求进,进中求质,加力提效减税降费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19年全区财政决算情况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决算: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22964万元,同比增收46651万元,增长6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8403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6.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6499万元,完成预算(4.5亿元)的103.3%,同比增收12211万元,增长35.6%。地方财政收入中: 税收收入完成42822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2.1%;非税收入入库3677万元。

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决算: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87251万元,同比增支38982万元,增长26.3%。

全区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46499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37961万元,市专项追加44273万元,调入资金5773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88万元,上年结余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703万元,2019年全区可用财力合计193465万元。当年公共财政支出18725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2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70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99万元,支出合计193465万元,收支相抵,无结余。(附表一)

(二)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政府性基金收入10660万元,主要为园区工业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收6510万元,增长156.9%。2019年上级补助收入1282万元,2018年结余38424万元,政府性基金财力合计50366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政府性基金支出23317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如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2034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债务付息支出288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付息支出1882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803万元(其中:社会福利支出644万元、教育事业支出92万元、残疾人事业支出5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支出12万元)。

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财力合计50366万元,当年支出2331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2658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62万元。(附表二)

(三)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88万元,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利润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2019年未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88万元,当年未支出,结余588万元。

(四)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9年,通过再融资债券置换偿还到期债务本金4703万元,偿还到期债券利息4942.92万元。截至2019年底,我区债务系统内政府债务余额为13.21亿元,全部为政府债券。其中:一般债券7.52亿元,主要用于棚改、公租房、开发区基础建设等项目;专项债券5.69亿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开发区山河大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省定限额13.27亿元之内,一般债务率和专项债务率均低于警戒线,管理规范,风险可控。

(五)区本级财政支出决算

经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2019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7.6亿元。加上在预算执行中市追加、上年结转及调入资金,最后支出预算为168244万元。2019年区本级财政累计支出168244万元,同比增支33918万元,增长25.3%,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区本级各主要支出项目见附表三)

从财政决算整体情况来看,我区预算执行平稳有序。民生领域支出15215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1.3%。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等8项支出合计134274万元,同比增长32.4%,财政资金去向明确,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过去的一年,区财政局认真落实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务实履职尽责,强化预算执行,保障财政高效运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稳增长,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区财政总收入跨越10亿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分别达到61.1%和35.6%的增幅,为全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财力支撑。加强预期管理,深入分析研判税源、税种、行业税收状况,预估减税降费等减收因素,推动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同时围绕脱贫攻坚、城乡发展、民生保障等,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8.2亿元,有效汇聚当期可用财力,增强本级财政保障能力。

二是补短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预算,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有限财力办要事,办实事,安排更多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再次压减一般公用经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不予安排,盘活滞留、沉淀资金1.9亿元。“三公经费”预算压减17%,累计支出836.6万元,同比下降20%,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330万元,同比减少118.5万元,下降26.4%。民生领域支出不断加大,民生支出15.2亿元,同比增支2.4亿元,增长18.7%,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3%。民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当年投入资金3.6亿元。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110公里,解决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村厕所5036户,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1.55万平方米,建成5个社会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拨付2309万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投入1.9亿元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等资金4950万元。在教育、医疗、养老、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脱贫攻坚、人居环境、城乡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着力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化解信访积案等,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是提绩效,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遵循预算安排,提升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全过程有机融合。按照《预算法》等要求,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准确、规范,让人大代表、社会公众看得懂、能监督。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行体制改革,首次编制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完善政府债券资金绩效管理机制,落实限额管理、预算管理,从项目管理、资金分配、资金拨付、绩效评价、还本付息、监督检查等方面实行全程监管,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依法合规使用,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辖区金融机构、投资理财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监管,加大打击非法集资舆论宣传,结合扫黑除恶行动,全面排查金融领域案件线索,严密防范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等违法金融行为。

四是推振兴,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不断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促进企业聚力发展,孕育新动能。减税降费约1.8亿元,纾企之困,助企增效。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发展,担保公司年末在保企业57家,在保余额3.7亿元(其中“4321”政银担在保47家,余额3亿元),小贷公司为82家企业贷款1.4亿元,为10家新增四板挂牌企业兑现奖励资金150万元。率先试点建设党建引领信用村(户),11个村7726户授信,138户使用贷款1320万元。为3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劝耕贷”650万元,累计放款1700万元,60多农户受益。

五是促增收,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显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落实扶贫专项资金878万元,                                                                                                                                                                                                                                                                                                                                                                                                                                                                                                                             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贫困户分红63.27万元,发放各类涉农资金3874万元,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资金133万元,促进农民增收。争取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000万元,投入681万元完成2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2019年,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攻坚克难,财政预算执行有力有序,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稳中向好,圆满完成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202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推振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落实、双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全区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收入情况:1—6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8.04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年预算(12.5亿)的64.3%,其中税收收入7.24亿元,占比90%,同比减收0.7亿元,非税收入入库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年预算(5亿元)的63.2%。

财政支出情况:1—6月份全区财政支出累计62437万元,完成年预算(9.5亿元)的65.7%,同比减支9567万元,下降13%。其中:区本级财政支出50915万元,完成年预算(8.5亿元)的60%,同比减支15345万元,下降23%。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延迟,工业用地未挂牌,上半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全部为土地出让金)无收入,省级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5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692万元,合计收入16192万元。上半年政府性基金共支出15346万元,其中:用于城镇建设用地征地准备金支出1亿元,用于湖西路、杨河北路和区医院搬迁项目支出3807万元,用于区医院搬迁设备采购项目专项债支出150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1万元,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23万元,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15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情况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结余588万元,今年上半年用于土地复垦项目支出588万元。

(四)政府性债务情况

上半年通过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本金3623.02万元,政府性债务余额无变化,仍为13.21亿元。应付利息4984.39万元(一般债券利息2813.98万元,专项债券利息2170.41万元)已全额列入预算。

(五)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6月份区本级财政累计支出50915万元,完成年预算的60%,同比减支15345万元,下降23%。减支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基础建设等重点工程进程放缓,部分项目暂未启动;二是不可比因素,去年上半年拨付中央下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资金8130万元,补发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一次性奖励资金。(各主要支出项目见附表四)

(六)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统筹落实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财政部门切实履行好财政保障职责,建立防疫物资快速采购、资金快速拨付等机制,积极筹措资金,投入601万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落实中央、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政策意见,稳妥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从应急保障、金融支持、稳岗就业、减免税费、降低成本、精准服务等方面做出大量工作。会同金融机构多次走访企业,助力企业强信心、渡难关,完成3家企业科创板挂牌、1家企业专精特新板挂牌,发放企业“复工贷”、“疫情贷”、新增贷款、接续贷款等2.2亿元,新增贷款担保余额1.36亿元。为6家企业兑现复工复产补助奖励资金106万元,为3家企业发放稳岗就业补贴150万元,减免13户中小微企业房租245万元,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减收20多户小微企业担保费15万元。党建引领信用村(户)新增信用农户贷款3079万元、25户新型农业主体贷款252万元,“劝耕贷”新放款11户835万元。各项措施的实施,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努力。

二是统筹抓好财政收入和财政资金分配。受疫情冲击,2-4月份财政收入增幅持续下降,最大降幅达到15%。5月份随着全面复工复产,经济恢复性增长,财政总收入保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6月底收入累计完成8亿元,增幅转负为正,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完成半年预算目标。资金分配重点向民生保障、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倾斜,努力对冲疫情冲击显现的短板、弱项。及时增加卫生预算安排,弥补防疫经费预算缺口,严禁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超标准装修改造或购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设备、器材、交通工具等,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财政资金的绩效提升。公用经费在年初预算人均压减2000元的基础上,一般性支出再压5%。上半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194.8万元,同比减少48.2万元,下降19.8%。下半年,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密切关注省市财政的指导性意见,科学分析,精准研判当前财政形势,准确把握财政工作方向,采取有力举措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实现预期目标。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用好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跟踪监控,直接惠企利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方向,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上半年,全区民生领域支出50570万元,占总支出的76.3%。拨付扶贫专项资金2085万元,占预算列入资金的91.5%。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832万元,2.9万人次受益。投入440万元的广场、道路、排水、路灯等16个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招标完成。稳步推进25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累计拨付资金1亿元,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累计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困难人员补助资金2054万元,切实保障了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8.7公里、农村户改厕3090户、农村危房改造9户、棚户区改造778套(户),分别为年度任务的60%、69%、100%、132%。下一步,将加快扶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落实“就地就近监管”要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强对民生工程督查和调度,抓实过程管控,加速工程进度,加快资金拨付,确保9月底工程建设类项目全部完工,11月份补助发放类项目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在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复工复产税费减免等阶段性政策实施,加上收入基数抬高等因素,保持财政收入稳增长的压力增大;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稳岗就业、民生兜底、企业纾困,财政面临减收增支局面,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基层财政尤为困难,处于“紧平衡”状态,过紧日子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预算单位绩效理念还不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管理仍是弱项,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削减低效无效支出不到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使用效益还需加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面对,加以解决。

下半年,我们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人大对预算监督的各项要求,认真听取与会代表的意见建议,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年度财政预算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区40周年,为加快新时代美好杜集建设作出新贡献!

 

 

 

 

 

 

附件1: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表一)

单位:万元

项目

决算数

项目

决算数

地方财政收入 

4649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87251

上级补助收入

82234

上解上级支出

12

其中: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37961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44273

 

 

上年结余

9

 

 

调入资金

57732

调出资金

 

债务(转贷)收入

4703

债务还本支出

4703

 

 

补充预算周转金

 

国债转贷收入、上年结余及转补助数

 

国债转贷拨付数及年终结余

 

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288

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499

 

 

年终结余

 

 

 

减:结转下年的支出

 

 

 

净结余

 

收  入  总  计

193465

支  出  总  计

193465

 

2019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总表(表二)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决算数

预算科目

决算数

政府性基金收入

10660

城乡社区支出

20344

 

 

其他支出

803

 

 

债务付息支出

2170

本 年 收 入 合 计

10660

本 年 支 出 合 计

23317

上级补助收入

1282

上解上级支出

 

上年结余

38424

 

 

调入资金

 

调出资金

26587

 

 

年终结余

462

收 入 总 计

50366

支 出 总 计

50366

2019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项目情况表(表三) 

单位:万元

序号

科目

金额

增减情况

增减比例

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

一般公共服务

9761

1107

12.8%

补发了2017年及2018年的目标考核奖励

2

公共安全

4976

632

14.6%

补发了2017年及2018年的目标考核奖励

3

教育

41852

6975

20%

补发了2017年及2018年的目标考核奖励;拨付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切块项目配套资金

4

科学技术

432

-272

-38.6%

2018年上级追加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双创专项资金和军民融合发展资金

5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

889

130

17.1%

拨付南山汉文化馆提升改造工程款

6

社会保障和就业

12668

2192

20.9%

加大了对城乡老年人高龄津贴、最低生活保障等多项社会福利的投入。

7

卫生健康

12072

2086

20.9%

各级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8

节能环保

1629

1095

205.1%

上级追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基建投资资金

9

城乡社区

35823

15334

74.8%

新增棚户区改造项目购买服务资金

10

农林水

6317

-1793

-22.1%

不可比因素,2018年上级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2018年上级追加了扶贫专项资金

11

交通运输

1802

851

89.5%

上级追加了农村公路扩面延伸补助资金

12

资源勘探信息等

271

-695

-71.9%

不可比因素,2018年上级追加了制造强省建设资金

13

商业服务业

50

6

13.6%

主要是市财政追加的专项支出

14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

0

-600

-100%

不可比因素,2018年市级拨入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保护资金

15

住房保障

27491

-4084

-12.9%

上级减少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基建资金的投入

16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

1283

1283

 

新增科目,主要是用于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17

债务付息

2773

1547

126.2%

18

其他

8155

8124

 

上级追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第一批)中央基建投资

合计

168244

33918

25.3%

2020年上半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项目情况表(表四)

单位:万元

序号

科目

金额

增减情况

增减比例

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

一般公共服务

3701

221

6.4%

拨付政务服务中心全年租赁费用

2

公共安全

1512

-673

-30.8%

不可比因素,今年起公安聘用人员工资统一由市里发放,年终结算从我区扣除

3

教育

14780

-3489

-19.1%

去年同期补发了以往年度的一次性奖励

4

科学技术

809

721

819.3%

拨付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

5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

133

-233

-63.7%

不可比因素,去年同期拨付了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款

6

社会保障和就业

10205

3735

57.7%

加大了对退役士兵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增资等社会福利的投入

7

卫生健康

4253

-1105

-20.6%

医保经费由人社局统一汇缴改为各单位自行扣缴,相应支出科目变更

8

节能环保

158

15

10.5%

 

9

城乡社区

6279

-4168

-39.9%

不可比因素,去年同期拨付了东兴建投土地复垦指标有偿使用资金以及综合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

农林水

2166

853

65%

拨付地力补贴政策性资金

11

交通运输

50

-475

-90.5%

不可比因素,去年同期拨付了省级交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市县增量资金

12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

28

-169

-85.8%

不可比因素,去年同期拨付了梧桐煤矿劳动争议政策性关闭资金

15

住房保障

3565

-5046

-58.6%

去年同期上级追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基建资金

16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

60

60

 

拨付国土局聘用人员工资

17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

272

-406

-59.9%

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消防大队相关支出

18

其他支出

130

-8000

-98.4%

不可比因素,去年同期上级追加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资金8130万元

19

债务付息

2814

2814

 

 

合计

50915

-15345

-23.2%

 

附件2:

名词解释

1.全口径预算: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公共财政预算指的是一般预算,它是财政部门最常见的预算形式,划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了支持某项目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市级统筹管理)

2.财政八项支出:是指用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共八项民生支出,简称财政“八项支出”。是支撑GDP增速的重要指标,其增长速度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影响很大,加快财政八项支出进度,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民生支出:为保证和财政部统计口径衔接,科学衡量安徽财政民生投入,我省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等13个方面确定为财政民生支出统计范围。

4.“4321” 合作体系:是指省担保集团发起创新的一种担保风险分担和代偿机制,即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一旦担保贷款发生代偿,由承办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承担40%,安徽省担保集团承担30%,贷款银行承担20%,所在地方政府财政承担10%。着力化解市、县(区)担保公司全额代偿风险。

5.“劝耕贷”:由省农担公司创新推行,以勉励、鼓励、奖励农耕为立意,是三位一体的农业信贷担保模式,打造政银担“抱团”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新组合,主要解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无抵押物问题。

6.党建引领信用村(户):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按照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申报程序,综合评价达到信用户、信用村建设要求的农户和行政村。运用信用建设成果,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实现金融信用惠农支农,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