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多层面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高岳街道紧紧围绕“南部城市化、北部城镇化,西部工业化,东部农业现代化,东南西北互动,带动中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战略,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新型农业为切入点;以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动力;以省级农业示范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着力构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农业农村新格局。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持续抓好已脱贫户的后续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帮扶干部继续坚持扶贫前线,巩固脱贫成果,为脱贫户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建立脱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考核办法,扎实抓好脱贫成果巩固。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深入到村(社区)研究细化产业就业扶贫措施,实施脱贫巩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因病、因灾返贫和持续增收难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富民产业培育,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已脱贫对象稳定增收、长效脱贫。
二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的易返贫致贫人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做好常态化核查,实施动态化管理。全力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三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全办困难群体再排查。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管理,实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对困难群体的低保、医疗、教育、住房、饮水等情况逐一核实解决,特别是贫困中小学生教育学习问题,逐户摸排饮水、住房安全情况。
二、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现有工作机构、人员、政策、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持续发展扶贫在产业,壮大产业规模,稳定群众收入,持续推进“四带一自”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统筹中央及省市区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和各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促进乡村产业、旅游业、公共服务、文化发展、法治建设等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三、多层面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助推乡村振兴。
致力于大环境卫生综合提升,由整洁向美化转变。重点实施徐程路、龙山北路香化美化工程,持续推进主次干道绿化香化工程;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2020年实施工程基础上继续实施双楼村任土楼自然村、刘庄社区刘庄自然村绿化提升工程和推进徐暨下南自然村、双楼河洼自然村、韩楼杨洼和程庄自然村的户户通工程建设,争取2021年底全部完成所有自然村户户通。完善户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做好厕污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作, 2021年厕改工作任务100个,确保年底厕改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加大产业升级改造,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源、振兴之基。高岳街道依托高岳省级农业示范园,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树亮名优品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扶持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找准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第一产业,通过产业带动,招商引资,发展仓储冷链物流业等第二产加工业,进而促进一产提升上档次,进而打造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三产服务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岳农业产业园产业布局,主导产业明确,园区定位精准,做大做强双楼村果蔬产业,倾力打造韩楼芹菜市级菜篮子工程。依托国贵流水养鱼项目,挖潜园区水面价值,做强精品养鱼业,打造皖北淡水鱼集散地。引进人才,科技创新,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留住乡村振兴的最可贵资源。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
对接百莲百荷项目,建设果蔬休闲采摘园,连线双楼花海、金丝黄菊、紫樱园、美丽新农村,把高岳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淮北市民休闲观光、健康生态的大游园。
四是强化党的领导,保证乡村振兴。
街道党工委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听取农业农村工作汇报,决策农业农村重大事项,制定推进乡村振兴举措,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深化“一抓双促”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用好“一组一会、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做好乡村振兴的组织保证。
四、存在问题
我街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总量不大;二是农业科技含量偏低,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三是村民的文明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五、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我街道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乡镇街道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对现有特色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行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二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积极对接商超等市场,打造线上销售,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游园经济。四是深化完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切实调动了各方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通和主城区的梗阻,打造安居乐业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