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镇颛孙某某与豆某某山林土地纠纷调解案
一、 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其他人民调解案例
矛盾纠纷受理时间:2022 年3月3日
矛盾纠纷类型:山林土地纠纷
调解组织名称:石台镇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
供稿:淮北市杜集区司法局石台司法所 翁彩丹
审稿:淮北市杜集区司法局石台司法所 吴敏
检索主题词:人民调解 土地 租金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情简介】
石台镇颛孙某某在两年前将部分土地组给了豆某某。2022年3月3日,颛孙某某到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反映,村民豆某某在没有经过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又多用了他的土地,要求重新丈量土地,按两年前的标准增加土地租金。如果,豆某某不愿意在租用他的土地,要求其把土地恢复原貌。石台镇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当即受理了此纠纷,并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经过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均未成功。2022年4月,颛孙某某两次到石台镇信访办上访,反映该问题。石台镇副镇长唐某某接待了颛孙某某。经过信访办工作人员的解说,颛孙某某同意再次进行调解。于是,石台镇信访办开具信访案件委托调解函给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继续进行调解。同时,信访办工作人员也参与到此次调解活动中。
【调解过程】
经了解,两年前,豆某某经颛孙某某的儿媳同意,租用土地堆放黄沙石子。但颛孙某某不同意,他表示土地是他的,与儿媳无关。后经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协调,豆某某每年付给颛孙某某200元租金。现在,豆某某在没有得到颛孙某某的同意下,占用了其剩下的土地。颛孙某某对此很气愤,向调解员说道:“他用我的地没有经我同意,不按常理办事,我也就不讲究了。现在他用我的地,每年租金我要500元。否则我就不租给他了,还得把我的地恢复原貌”。调解员又找到豆某某了解情况,与其进行沟通,豆某某说:“他说我多用了他的地,可以去量,按照我租的最高价格给他租金,该给他多少就给他多少。”经过交谈,调解员了解到双方矛盾集中在土地的使用面积和租金上。但是,经过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因双方都不肯作出让步,未能调解成功。
2022年4月22日,颛孙某某又找到石台镇信访办,要求信访办给予解决他与豆某某之间的土地纠纷。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信访办与窦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一起调解处理二人的纠纷。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调解员对颛孙某某和豆某某说:“你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太斤斤计较,都得作出让步。你们想想,如果你们都不让步,那谁能解决好你们的问题?” 颛孙某某和豆某某都表示想把问题解决,因此都同意让步,进行调解。信访办工作人员和调解员一起又分别与双方进行了谈话,给出建议:对于豆某某,让他先作出让步,在答应的每年300元的租金基础上再上调100元,每年给颛孙某某400元租金;对于颛孙某某,让他在之前说的每年500元的租金基础上,在减去100元,每年收400元租金。如此一来,双方都作出了让步,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双方当事人都认可这一方案,于是调解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
为了防止后期再次因为租用土地产生纠纷,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补签一份租赁合同,对颛孙某某和豆某某说到:“你们俩家可以签订一个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通过租赁合同,可以把你们双方的权利义务都列出来,很一目了然。” 对此,双方当事人都表示同意。最后,双方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员的指导下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调解结果】
2022年4月22日下午,在石台镇信访办大厅内,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协议约定如下:(1)豆某某每年付给颛孙某某400元租金;(2)豆某某不得在租用的土地上取土和损坏杨树,颛孙某某在豆某某使用土地期间不得在栽树;(3)双方就以上条件达成协议,协议签订之日起,不再就此次纠纷产生其它矛盾。
【案例点评】
此案是一起老年人与中年人纠纷的案子,但是双方的矛盾点很清晰明了,就在土地的使用面积和租金上,刚开始之所以多次调解未能成功,在于双方不肯作出让步。因此,开导双方都能作出让步以解决问题就成了本次调解的突破点。在前期多次调解的基础上,石台镇信访办工作人员和调解员联合再次调解,本着为颛孙某某和豆某某解决问题的态度给出建议方案,让双方都让一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协议的最终达成,离不开调解员的多次调解,也离不开与其它部门的联合协助。要不是与石台镇信访办的联合调解,此次案件要想调解成功,会存在一定难度。以石台镇信访办为代表的政府公信力,对于解决纠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双方当事人能最终愿意共同让一步也是纠纷能解决的重要因素。人民调解工作固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若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到其中来,形成合力,将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调解过程中,发现一些漏洞要及时补上。比如,本案例中双方当事人租赁土地并未签订租赁合同,这为以后再次发生纠纷埋下了隐患。因此,为了防止后续问题的发生,调解员及时引导双方当事人签订租赁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既调处了矛盾纠纷,又防患了后续问题的发生,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