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杜集区荣获2023年安徽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工作先进地区激励。
保障就业稳定。2024年,杜集区新增城镇就业6255人。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落实“1131”就业帮扶【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就业培训或见习服务】,就业帮扶率达100%。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71名。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12名在本市以外转移稳定就业的杜集籍监测帮扶对象发放交通补助5700元。
拓宽就业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减少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情况。建立杜集区企业用工帮办微信群,收集企业招聘用工信息,利用安徽公共招聘网、“杜集就业”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发布招聘信息;依托杜集区“三公里”就业圈,运用“社区快聘”平台,帮助企业就近招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举办2+N小型化、个性化专场招聘会,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双向对接“桥梁”,实现了“随用随招”“招工即用”。2024年,共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129场,帮助企业与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3900余人。
提升就业技能。聚焦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难题,委托培训学校开展焊工、保育员等工种就业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24年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班45个,培训2152人次。积极宣介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内容,帮助企业稳留工、促就业,共有6家、企业357名职工参加了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
强化人才引育。充分发挥“招才引智高校行”吸才纳才载体作用,在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会,吸引了3000余名学生咨询洽谈,直播观看量达2.7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50人。发挥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作用,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点对点引进博士后人才。深入实施“技能强区”战略,立足杜集区产业发展,以人才促产业,不断扩大“订单式”“应用型”等人才培养,新增高技能人才1174人。
拓宽覆盖范围。杜集区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实现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救命钱”。截至目前,杜集区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47万人;7.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水平729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9万人,领取补贴人员2.2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71万人。全面落实困难人群分类资助参保和动态参保机制,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待遇水平。持续做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发放等工作,落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目前平均每人每月192.87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9.5元。
强化便民服务。优化社保经办窗口设置,精简办事流程,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于一体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腿”。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落地便民,缩短医保服务半径,满足群众基本办事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
确保基金安全。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加大稽核力度,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培训及执行工作,引导企业、群众依法依规参保、享受社保待遇。2024年对群众投诉或反映未交社保情况开展社保稽核200余次,通过排查、核实、整改、督办,共办理补交社保236人、180万元,对辖区153家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