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朔里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现“引才”“育才”“用才”三管齐下,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拓宽引才渠道,建好人才“蓄水池”。乡土人才深挖掘。镇党委全面梳理人才现状,充分挖掘不同领域的“土专家”“田秀才”,建立人才培养“后备库”87人。开展“一村一主播”培育行动,摸排电商储备人才35名,持续壮大新农人队伍。后备干部广选拔。从致富带头人、返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选拔26名同志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才库;并通过严格的招录手续构建一支由29名村级后备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组成的强健有力的储备干部队伍。优秀人才精引进。坚持“设标、摸排、审核、建库”原则,分类建立台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摸排各类高技能人才、博士学历人才等80余名,安排村(社区)干部或其直系亲属作为联系人,确保在外人才有联系,及时掌握在外人才的思想动态,以便时机成熟时开展回引。有效拓宽了人才来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搭建育才平台,办好人才“补习班”。乡土人才深度孵化。朔里镇积极探索与淮北理工学院、直播基地等合作,打造“村务共享”直播间,孵化村干部主播3名,利用双十一开展电商直播培训1期,并整合人社、农业等部门资源,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4期,为返乡创业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的电商直播实战培训和项目孵化服务。在岗人才全面提升。朔里镇定期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推荐5名选调生参加淮北市选调生调研活动,动态掌握青年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聚焦村(社区)“两委”和后备干部开展“雏鹰”提能行动,举办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73人,并定期召开村(社区)后备干部座谈会、廉政谈话会等。杰出人才正向激励。遍访辖区企业,积极动员企业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高技能人才认定,累计认定64人。发挥人才品牌效应,讲述土壤研究专业的博士黄亚楠、淮北十大名师的公司副总周长林等本土人才故事,增强人才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完善用才机制,搭好人才“大舞台”。拓宽成长路径。朔里镇每年派送1-3名年轻干部到村任党总支(支部)书记助理挂职锻炼,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利用为民服务经费和国情调研经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镇发展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8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行村级后备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智囊潜能。在全镇开展“我为朔里建一言”征集活动,围绕朔里镇当前发展和重点工作,从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广泛征集推动朔里发展的金点子、好办法、实措施,累计收集意见28条,采用13条,让人才为朔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强化服务保障。搭建领导班子与人才联系的“直通车”,选拔人才专员,利用春节、端午等节假日开展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18条,帮助解决事项23件。积极开展人才服务工作,为辖区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服务,为三晟、华企等3家企业提供人才公寓6套,为人才干事创业打造优质的环境。
一审:侯承雨
二审:靳一萌
三审:陈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