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杜集区总工会始终坚守“职工娘家人”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维护职工休息休养权益、保障职工身心健康这一核心任务,针对全区职工群体特点与需求,持续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工疗休养活动。从半汤的温泉康养到工人疗养院的细心服务,从寿县的历史探寻到红色基地的精神洗礼,每一场活动都精心筹备,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与工会组织的温暖情谊,精准传递到每一位一线职工的心坎上,不仅有效缓解了职工工作压力、改善了身心健康状况,更激发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杜集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一、聚焦职工需求,精准划定服务范围
杜集区总工会始终坚持“职工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将疗休养活动的重点精准投向基层一线,着力覆盖全区各行各业中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职工群体,让辛苦付出的劳动者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2023年10月底至11月初,结合秋冬季节职工身心调理需求,分两批次组织近60名来自一线的职工与先进个人赴工人疗养院开展疗休养,让职工放松身心;2024年10月,针对一线职工长期高强度工作易产生的身体劳损问题,专门组织44名职工走进安徽省半汤温泉疗养院,依托专业医疗康养资源开展针对性调理;2025年4月,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项组织42名劳模(工匠)与先进人物开展寿县一日微休养,以短途文化体验的形式致敬劳动者;2025年9月,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需求,又分两批各组织10名优秀技术工人,分别前往省工人半汤温泉疗养院、黄山工人疗养院开展疗休养。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切实让生产一线职工、产业工人、工会会员及优秀技术人才成为活动的主要受益者,让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尊重与回馈。
二、创新活动模式,实现“疗”“养”“学”深度融合
为打破传统疗养“只休不学、只养不悟”的单一模式,杜集区总工会围绕“身体疗愈、精神滋养、文化赋能”三大目标,精心设计多元化活动环节,推动“疗”“养”“学”深度融合,让疗休养成为职工“充电赋能”的重要平台。在身体疗养层面,充分依托专业疗养院的资源优势,为职工提供定制化康养服务:在半汤温泉疗养院,安排温泉水疗帮助缓解肌肉劳损,搭配康复理疗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电脑中频、拔罐等中医理疗项目,针对性改善职工颈肩腰腿痛等职业常见问题,让职工在专业护理中释放身体压力;在黄山工人疗养院,结合当地生态优势,组织职工开展晨练慢跑、山林徒步等轻度运动,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增强体质。在精神滋养层面,注重红色文化熏陶与爱国主义教育,先后组织职工走进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聆听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感悟红色精神;走进冯玉祥将军故居,了解爱国将领的家国情怀,传承优良作风;同时安排观看《长津湖》《觉醒年代》等爱国主义电影,让职工在光影中接受精神洗礼,筑牢理想信念。在文化学习层面,深挖安徽地域文化内涵,带领职工参观徽州古建筑文化遗址,感受徽派建筑的精巧工艺与人文底蕴;走进徽州茶文化博物馆,学习茶叶种植、制作知识,体验茶道礼仪;探访寿县博物馆、寿县古城墙、宾阳楼、报恩寺,追溯寿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历史;走进凌家滩考古遗址,感受新石器时代聚落文明的璀璨成果;特别在八公山豆腐主题文化园设置DIY体验环节,让职工亲手参与泡豆、磨浆、点卤、压制成型等豆腐制作全过程,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既开阔了视野,又收获了乐趣。
三、深耕服务实效,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一场场高质量的疗休养活动,不仅让职工在身体上得到放松、精神上得到滋养、文化上得到熏陶,更切实提升了大家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激发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参与活动的职工纷纷表示,“工会组织的疗休养活动特别贴心,不仅缓解了长期工作的疲惫,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关怀的温暖,回到岗位后,一定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为杜集发展多作贡献。”事实上,疗休养活动带来的积极效应已逐步显现:全区职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氛围日益浓厚,不少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随之提高,形成了“工会服务暖人心、职工奋进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后,杜集区总工会将继续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持续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疗休养服务模式——针对户外作业职工增加夏季避暑疗养项目,为女职工设计专属康养课程,为青年职工推出文化体验类微休养活动,不断扩展活动覆盖面与受益面。同时,进一步细化服务流程,从交通安排、住宿餐饮到活动组织、安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真正把对职工的关怀落到实处,让“家”的温暖浸润每一位职工心田,为杜集区高质量发展筑牢职工保障基石,助力建设现代化美好杜集。
一审:荆维松
二审:丁学芳
三审:高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