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杜集区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通过精准化服务、多元化关怀、常态化保障,不断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实际行动彰显工会组织的温度与担当。
一、聚焦需求送关怀,构建暖心服务体系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强度大、保障需求多元的特点,杜集区总工会以“精准对接、按需服务”为原则,打造工会服务全方位关爱模式。在节日关怀方面,结合春节、端午、“户外劳动者日”、“717骑士节”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慰问活动:春节前为网约车司机送上春联、保温壶等暖心物资,端午组织包粽子比赛并发放节日礼包,高温季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送上防晒套盒、冰袖等“清凉礼包”,让劳动者在特殊时刻感受工会温暖。在健康保障方面,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免费体检,项目涵盖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及针对职业特点的专项检查,累计为80余名新业态劳动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个性化保健建议。同时,依托工会驿站阵地,常态化提供奶茶、水果等饮品食物,设立休息区、充电区,让户外劳动者随时能“歇歇脚、充充电”,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
二、强化赋能增素养,筑牢权益保障防线
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综合素养与维权能力,杜集区总工会多措并举搭建赋能平台。在政策宣传方面,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做好《工会法》、《安徽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规定》的普及宣传,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驿站服务功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网约送餐员等新业态劳动者的法治素养和维权意识,杜集区总工会8月份举办“服务新业态,职工‘驿’起学”有奖答题挑战赛。在法律维权方面,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专项行动,邀请律师团队现场解读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工资拖欠等法律问题,发放宣传手册,针对性解答“加班工资计算”等实操疑问,累计覆盖新业态劳动者超200人次,有效增强其法律意识。在安全防范方面,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反电诈”宣传,揭露虚假网贷、刷单返利等诈骗套路,同步推进禁放烟花爆竹、高温防暑等安全知识普及,帮助劳动者规避风险。在榜样引领方面,举办首届“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表扬激励大会,评选表彰“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员”等10名先进典型,通过榜样发言传递行业正能量,激发群体干事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建强阵地拓渠道,完善长效服务机制
杜集区总工会以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为核心阵地,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推动关爱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在阵地建设上,升级吾悦广场、高岳社区等工会驿站,配备休息座椅、饮水设备、充电接口等基础设施,使其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暖心站”;在淮北市曜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服务点,延伸服务半径,确保劳动者就近享受便利。在活动创新上,依托阵地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如邀请美团骑手走进职工服务中心参与健康咨询、法律讲座,组织新业态劳动者参与端午节知识问答等文化活动,既丰富精神生活,又增强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同时,推动“入会与服务”一体化,积极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目前已实现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群体建会入会全覆盖,让更多劳动者找到“娘家”。
未来,杜集区总工会将持续深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保障:一是升级阵地功能,推进工会驿站、“司机之家”提档升级;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围绕技能提升开展职业培训,联合企业推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落实,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创新活动形式,结合季节特点和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送健康等活动,同步加强数字赋能,利用线上平台提供政策查询、维权指引等服务,切实把工会的关怀送到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为推动杜集区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力量。
一审:荆维松
二审:丁学芳
三审:高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