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淮北市委常委,淮北市军分区政委孙军率队来杜集区开展“皖美追寻”红色资源挖掘活动。区人武部部长沈建伟、区档案馆副馆长段素文、矿山集街道书记李东等陪同。
孙军政委一行听取了档案馆副馆长段素文讲解关于小朱庄战斗战前形势、小朱庄战斗过程、新四军参加小朱庄战斗部队我方兵力等;1944年8月15日,新四军第四师在洪泽湖畔半城大王庄誓师西征。8月21日晨6时左右,三十一团前卫部以在白顶山遭到国民党顽军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司令王传绶)的阻击。前卫部队英勇还击,顽军退守小朱庄,妄图阻挡新四军西进。王传绶部顽军向来以不抗日、专反共,祸害百姓闻名,曾多次进犯萧东抗日根据地遭到挫败。仅在萧县二区就残杀抗日军民200多人。这支顽军武器装备好,有反共经验,与驻宿县、永城顽军结成所谓“津浦路西东方防线”以阻止新四军西进为职责,极为顽固。
(小朱庄战斗前夕,彭雪枫(左四)、张震(左三)、滕海清(左二)、周纯麟(左五)等研究作战方案)
1944年8月23日,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在小朱庄一举歼灭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王传绶部,解放了一方人民,扩大了淮北根据地,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抗日军民的革命志气,是杜集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一次战斗。
(1990年3月,张震同志为小朱庄战斗题词)
小朱庄战斗的胜利,震慑了萧宿永地区的顽伪军,争取了顽军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第三支队吴信元部起义,打通了新四军西进的道路。此后,我军迅速恢复了萧、宿、永等抗日根据地,使津浦路东路西,陇海路南北的八路军、新四军连成一片,为开辟豫皖苏边区整个局面奠定了基础。
随后孙军政委一行来到梧桐村战地医院,梧桐村位于杜集区石台镇东部,背靠大山,西邻闸河,环境优美,这里历史悠久,是汉朝初年梧国的封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我军的大后方,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贯仓成立了战地医院,就设在梧桐村南孙家大院内,自己担任院长,扛起了救治伤员的重任,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都在这里进行包扎治疗。从战地医院能够看到小朱庄的战火硝烟,能看到战士们英勇冲锋的情景,在党组织的号召下,组织群众利用担架把伤员运送到后方医院救治。
梧桐村战地医院现存数间房子,已年久失修,但这是历史的见证,是梧桐人为革命事业顽强奋斗,不怕牺牲的见证,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战地医院)
(听取红色遗址的介绍)
孙军政委指出,杜集是一块红色热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革命故事,希望杜集区继续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通过重点挖掘区域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等红色资源,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为安徽省军区开展“皖美追寻”红色资源挖掘活动做好准备工作,结合杜集地区实际重点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进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