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来自杜集经济开发区的陈晓光、区文旅体局的商祥荣、区房屋征收安置中心的范建波三人被选派为淮北市第八批选派干部,来到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驻村工作。
驻村工作队同在一间办公室、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心谱写驻村工作新篇章。两年多光景,三人从初相识时客气中略有些生分到如今默契十足、配合无间,在各级领导的关注指导下,在石台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梧桐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梧桐村实现从“穷山沟”到“网红村”的美丽蝶变。
沾泥土
驻村工作队走访慰问群众
“听说大队里来了几个新人。”“是的,我在村委会里看到了几个生面孔,看着挺实在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坐的住,能不能给俺们办点实事。”……刚到村时,面对村民投来的陌生目光、半信半疑的神情,驻村工作队下定决心,首先要从驻村的“驻”字上下功夫,多走村实地了解梧桐村发展现状,多入户增进与村民的联系,取得群众信任。
在梧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晓光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很快达成一致,除了工作日吃住在村里外,周六周日至少要保证有1—2人在村里,以便随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咱梧桐村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做好规划,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发展集体经济,咱的荒地得合理地利用起来,还能带动群众一起致富。”“来俺村观光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咱得想些法子把旅游业做起来。”驻村伊始,工作队和村“两委”在村庄发展思路上达成共识,“发展有后劲,规划要先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着,十分热烈。
当天晚上回到宿舍后,陈晓光被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劲头深深打动,也陷入沉思,该如何拿出可行性方案?
摸清村情实际、明确发展思路,三人走大路串小巷,查资料、访村民,村里有哪些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效益如何、村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都是他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撰写村情调研报告,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计划,并协助村“两委”编制梧桐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及梧桐谷开发利用规划,为梧桐村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绘就了“蓝图”。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还精心制作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在内的便民服务“联系卡”,把群众诉求与干部责任“联”在一起,把群众所想和干部所为“系”在一起。在和老百姓拉家常时,注重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生活上的所需、所盼、所愿,听取老党员和群众对于工作的意见建议,老党员走访率100%,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60余条。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如发展集体经济、添置健身器材、整治沟塘等问题分门别类、掰开揉碎进行剖析,有计划地系统推进。讲政策、拉家常、算收益,村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观念转变了,干劲也更足了。
冒热气
驻村工作队为合作社代言
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分子,驻村工作队全身心投入,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石台镇梧桐村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淮北市第六届文明村镇、杜集区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一项项荣誉,是肯定也是激励。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梧桐村驻村工作队信心十足、干劲满满。
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梧桐村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区文旅体局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商祥荣多次邀请市、区文旅体局的领导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为村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制定改造规划,计划对全村200余间石头房屋进行保护性修复及开发,发展民宿项目,促进村集体及村民增收。
完成道路硬化1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80余盏,建设休闲广场3处、体育公园1处、水冲公厕6座,大力推行户改厕,800余户村民用上水冲厕所。杜集区房屋征收安置中心选派干部范建波介绍道,“哪条巷道需要进一步硬化,哪个自然村的路灯需要补充,我们平时在村里走访时都注意收集着,通过查缺项、补漏项,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加快梧桐谷基础设施二期建设,谋划实施配套提升工程,已建成环山道路7公里、石板步道4.5公里。用好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省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15”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建设资金,补齐道路、供水、防汛抗旱等基础设施短板。
多次跑项目,驻村工作队争取区文旅体局支持,建成场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梧桐体育公园,在梧北小学等地建设足球场和篮球场等,让村民和孩子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2022年5月,梧桐村成立梧桐谷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整合荒山300余亩,吸纳社员100余户,先后种植山楂、榛子,套种红薯、菊花等。流转土地近2000亩,并与专业公司合作种植芦笋等作物。通过放大合作社效应,延伸产业链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98万元增至180万元。
注册“石全石美梧桐谷”商标,用于农文旅产品品牌打造及销售。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合作社每年盈余中的90%按照占股比例分红给社员,10%作为公积金,用于风险防控、扩大生产经营等。并积极探索鼓励群众以闲置宅基地方式入股合作社,引进社会资本,着力打造特色民宿和餐饮经济,提升合作社运营效益。截至目前,梧桐村2023年集体收入已达172万元。
陈晓光坚定地说道,“我们将用好1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确保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梧桐村为80岁以上的老人代缴医疗保险外,还每年为他们过生日,在全村形成尊老爱幼良好风尚。对考上大学的学子,根据录取情况每人奖励1000—2000元不等。
披月光
驻村工作队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能力本领
天空格外湛蓝,云朵分外洁白,秋天的梧桐村洋溢着丰收的气息。雨后的梧桐山谷云雾缭绕,村舍掩映其间,若隐若现。远山、田野、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
日复一日,忙忙碌碌却也乐此不疲。白天忙工作,有时候确实难聚在一起说说事情,尤其是真正静下心来思考。宿舍离村部很近,驻村工作队晚上要么在村内开会议事,要么在村部处理业务理理工作,要么在宿舍休息、村子里溜溜转转,享受夜晚的静谧。
两年多的驻村时光,工作队和村民们从曾经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到城区居住,陈晓光对农村生活既熟悉又怀念。“陈书记,吃过饭吗?家里有现成的热饭……”“晓光哥,你推荐的书我看好了,正要还你呢……”,陈晓光喜欢晚饭后在村内转转,他说,“晚上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梧桐村,不一样的村民,甚至是不一样的自己。”
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好像,只有晚上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办公室,驻村工作队整理起一天的工作,把发生在梧桐的故事记录下来。累计在《农民日报》、《中国乡村振兴》、安徽日报、安徽先锋网、乡村振兴简报、淮北日报等媒体发表梧桐村稿件180余篇(次)。陈晓光撰写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梧桐实践”》荣获全省百篇优秀选派干部驻村调研报告(首篇),商祥荣撰写的《强化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荣获全省百篇优秀选派干部驻村调研报告,工作队选送的《从“穷山沟”到“网红村” 以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梧桐实践》荣获全省百个选派村发展典型案例(首篇)。
从采风取景、撰写脚本到实际拍摄,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视频《梧桐花开》的制作。该片以新四军西进发生的小朱庄战斗为背景,通过淮北市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陈晓光的视角,追忆了新四军第四师在彭雪枫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过艰苦的战斗,攻克小朱庄、挥师西进的历史故事,生动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勠力同心、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梧桐花开》先后获评全省“二十部优秀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活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全省远程教育精品节目。
范建波说道,“一开始听说驻村,家里人确实不理解,离家远,好多事情顾不上。但每天跟家人视频通通话,给他们发些村里的照片,尤其是带着他们来看过我们的梧桐村后,家人的疑虑彻底打消了。”劳累了一天,与家人视频聊天,是工作队每晚最幸福的时刻。
迎着朝阳,送走晚霞,披星戴月。乡村振兴正当时,美好愿景皆可期。驻村工作队将一如既往地将群众放在心上、服务抓在手上、政策落在实处,在梧桐村继续谱写更加精彩的驻村故事。